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
作者:王省民 邹红梅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描述: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尤其是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鬼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作者:杨秋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鬼文化  鬼文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形态  戏剧形态 
描述: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
舞剧《牡丹亭》剧情介绍
作者:郑欣 应志琪 吕玲 吴凝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剧情介绍  舞剧  柳梦梅  杜丽娘 
描述:序春天到了,处处生机盎然。在踏青的人群中,杜丽娘和柳梦梅偶尔相遇,一见倾心。第一幕:闺塾惊梦杜府。丽娘的闺塾。丽娘和丫鬟们在晨读中,无心于刻板的学习。她春情萌动,思绪小鸟般地飞了出去。后花园。丽娘在牡丹亭里枕着春光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再次与柳梦梅相见。彼此从相识到相知和相爱,两情相悦、身心相许。
牡丹亭畔何为情
作者:张燕瑾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生性  原生性  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  实践人格  实践人格  情化世界  情化世界 
描述:封建,主情而不纵欲,从而使汤氏与晚明纵欲文士大有区别。剧中没有流露批判的创作意向。从汤显祖的总体思想来看,情是核心,但其内涵又是含混、复杂的,包涵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甚至有采补说的内容。
芭蕾《牡丹亭》,一次后现代实验
作者:应妮 丁尘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后现代主义  芭蕾  创新 
描述:如果,一出戏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忘了创新的目的,那创新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牡丹亭》与南安胜景
作者:赵海远  来源:审计与理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南安  爱情故事  代表作  汤显祖  戏剧家  柳梦梅  杜丽娘 
描述:牡丹亭》乃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且不说剧中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与江南才子柳梦梅缠绵悱恻、变幻离奇的爱情故事广为传诵。于大余人言,就连剧中人藉以活动的一些空间场景亦为妇孺皆知;南安府衙、后花园
牡丹亭》取材于佛教名著
作者:查德元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名著  佛教  取材  《游园惊梦》  《西厢》  代表作  汤显祖 
描述: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笔者沿着作者提供的线索,翻阅了唐代高僧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果然见其中有两则十分曲折感人的轶闻轶事,将其意译如下:其一,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在任上将夭亡的爱女葬于城北。新任太守张世之的公子子长,年方二十,有一天,子长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美丽少女含羞地对他说:“奴是前任太守之女,因为心相爱慕,特前来就教。”一连数夜,都做同样的梦。后来,甚至在白昼,那少女也出现在子长面前。最后他俩私订终身,结成恩爱夫妻。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仲文派丫环打扫女儿坟墓时,经过从前小姐的住房,丫环顺便进去张望,偶然间竟发现她那已去世的小姐一只绣花鞋在子长的床底下。她十分吃惊,赶快取走绣花鞋向主人禀报。仲文看后亦觉事有蹊跷,就去拜访世之,把公子子长找出来盘问,秘密就这样拆穿了。但...
《浮生六梦》:百感人生尽付昆曲
作者:罗屿  来源:新世纪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杜丽娘  恭王府  江苏省  牡丹亭  红楼梦  演出  汤显祖  寻梦  柳梦梅 
描述:六出关于梦的名段,好似人生百态,在柔美的昆曲中,与我们不期而遇胡同深处,庭院深深。水榭边,丝竹声声。歌台上,水袖曼舞。将相王侯、才子佳人一个个粉墨登场。这一切都好像梦中的情景。2008年8月底,恭王府戏楼再现梦境,江苏省昆剧院排演的《浮生六梦》
趣谈编剧“怪癖”
作者:鲁荷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楼板  牡丹亭  创作人员  节拍  佳作  原著  小曲  脱稿  编者 
描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段出自名剧《牡丹亭》中脍炙人口的名曲,据说是原著汤显祖创作此剧时,一边写一边脚踏楼板,击着节拍而写成的佳作,待至全剧脱稿后,他发现楼板,原来已被踏穿了一个窟窿
登滕王阁有感
作者:卢苇  来源:新一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滕王阁  汤显祖  牡丹亭  风流人物  戏剧  自建  文学创作  公差  黄鹤楼  剧作家 
描述:因公差至南昌,闲暇日登滕王阁,立足顶楼,放眼四野,碧空如洗,赣水飞练,吟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限感慨立刻涌上心头。滕王阁自建成于世,1300多年间虽迭兴迭废,但终因其形胜、景异、文章好而不朽。清人写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