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析汤显祖《牡丹亭》曲牌音乐组织形态
作者:王帆 章军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牡丹亭》——一个延续千百年极其美丽的梦, 它平凡却又让人痴迷于跨越生死与时空的神秘,留恋于现实与虚幻的错杂隋境中。《牡丹亭》之梦令人感慨至深,它之所以盛演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曲牌与唱腔的音乐
姹紫嫣红 争奇斗艳——略论《牡丹亭》多元化的舞台演出
作者:曹树钧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演出  多元化  莎士比亚  汤显祖  艺术史  中国  昆曲 
描述:比喻.实际上是说莎土比亚、曹禺、汤显祖都是不同时期的艺术高峰.他们的作品同样都是人类艺术史上创造的瑰宝。[第一段]
一时文字业 天下有心人——试论《牡丹亭》文本传播价值
作者:王省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从而重新审视汤显祖戏剧的社会价值。本文以《牡丹亭》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种因素在其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发掘《牡丹亭》文本传播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论雕虫馆版臧懋循评改《牡丹亭
作者:朱恒夫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读了其中的《牡丹亭》,体会颇多,今发表出来,以与同道分享。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付瑛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学翻译  哲学阐释学  接受美学 
描述:创造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又从两个理论高度讨了译者的创造性,即阐释学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在阐释学理论中,作者突出强调了阐释者的"前理解",阐释的过程就是阐释者和原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接受美学理论中
书画韵味融入昆曲 《牡丹亭》改版进北大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报道《牡丹亭》应邀从4月18日起在北大百年讲堂做祝贺公演。一年前,该剧曾在这里拉开全国高校巡演的帷幕,此次再度上演,不仅两位主演的表演功力更加纯熟,全新改版的舞美也将令观众领略中国书法与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赴美演出“一票难求”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苏雁)日前,青春版《牡丹亭》赴美首演在柏克莱大学剧院举行。三个半小时的演出让不同肤色的2000多位观众为之“着迷”,演出结束二十多分钟后还不愿离去,雷鸣般的掌声几度响起。 美国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作者:詹怡萍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4月完成了重新排演,两年间巡演于两岸四地,演出多 达66场,2005年4月8—10日和2006年4月18—20日两度来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出,引 起海内外戏曲界和文化界
海闊天空:青春版《牡丹亭》一百場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春版崑劇《牡丹亭》結束了美國加州大學校園巡迴演出,大隊回到蘇州,休養生息。白先勇教授卻停不了幾天,又馬不停蹄,到巴黎出席為他而設的崑曲論壇。 《牡丹亭》在美演出成功,引起西方文化藝術界關注,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