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精神
作者:谭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寓言精神 
描述:寓言精神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汤显祖在创作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热情,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他的戏曲创作具有强烈的寓言性。"临川四梦"就是其寓言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代通儒李觏论
作者:赖功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儒  通儒  李觏  李觏     
描述:思想。《易论》作为其思想基础 ,同时又有强烈的目的论倾向 ,“常”与“变”在李觏那里达成了一种辩证和谐 ;然他更重视“通变疏达”,反对“一本于常”。《礼论》为其思想核心 ,论述了一个完善社会的制度与秩序之观念 ;他的“礼”兼具本体论的价值范畴与协调论的功能范畴 ,因而有双重意义。
晚年王安石与吕惠卿——从《全宋文》的一篇误收文字谈起
作者:高纪春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文》  王安石  吕惠卿 
描述:《全宋文》李定文中误收了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期间写给吕惠卿的一封书信,这封信和现存另外两封王安石致吕惠卿的书信一道,为我们提供了晚年王安石与吕惠卿释憾复欢的证据。
论李觏的德治思想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作者:黄钊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德治思想  德治思想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描述:方略 ,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李觏与旴江书院
作者:李才栋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江书院  江书院  建昌郡  建昌郡 
描述:李觏一生贫而好学,教学授徒,著书立说,后经范仲淹等人举荐为太学直讲。他是庆历新政积极支持者,也是王安石思想的先驱。李觏于江书院讲学二十余年,生徒众多。江书院历经毁建,历时900年。李觏身后的江书院始终祀祭李觏,并为建昌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简说李觏
作者:傅林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王安石  王安石  曾巩  曾巩  孟子  孟子 
描述:李觏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尤其注重平民教育。他想要改革北宋的朝政 ,因为他未得机会进入仕途 ,所以无法实行自己的改革主张。胡适说李觏是王安石思想先驱 ,理由不充分。说曾巩是李觏的学生也无史料依据。关于李觏对孟子的非议 ,却反映了李觏对孟子的特殊看法。
浅论李觏的人才观
作者:陈志云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人才观  人才观  时代意义  时代意义  借鉴  借鉴 
描述:明的时代意义 ,直至今日 ,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是我国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制度的宝贵借鉴。
王安石与北宋西部开发
作者:任树民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西部开发 
描述:宋神宗熙宁年间,北宋王朝在王安石的新政推动下,以军事开边为杠杆,全面启动了对西部边疆的有效开发。从而使汉蕃杂居地区的经济文化及其管理制度,得以和中原先进地区靠拢接轨,初步改变了北宋在西北防务上的积弱局面。
罗汝芳生平与家世述略
作者:罗伽禄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生平  故乡  世系  祖裔 
描述:罗汝芳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被称为泰州学派“唯一特出者”。出生于南城县,一生研习理学,传播理学,门人众多,影响深远。罗氏为南城望族,人才辈出,而汝芳又是其杰出代表。汝芳世居南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因而其生平及其家世很值得研究
曾巩籍贯考辨
作者:龚重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籍贯  南丰  临川 
描述:曾巩一贯被认作南丰籍,可清代临川进士李绂曾提出质疑。据查史料表明,南丰仅为曾氏五世祖的旧籍,曾巩与其父均出生于临川,临川有其田园庐舍。曾巩曾明言自己为临川人,临川一直尊曾巩为乡贤进行祭祀。曾巩籍贯的归属不是南丰而是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