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女杜丽娘
-
作者:张红梅 张卫东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爱情神话 汤显祖 柳梦梅 浪漫主义 梅花 爱情模式 女子 寻梦
-
描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
“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
-
作者:张晓玲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戏剧意象 牡丹亭 汤显祖 杜丽娘 再现性 故事 时序变化 女主人公 戏剧冲突
-
描述:“雾里看花”与“光风霁月”
-
《还魂记》古俗考
-
作者:王政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戏曲研究 牡丹亭 汤显祖 中国古代 女主人公 六个方面 民间传说 阎王 拍案惊奇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清代吴人在《三妇评〈牡丹亭〉杂记》中一再叹服它的还魂关目为奇异之笔,并云:然则丽娘之果有其人?其实,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因情而死、因情而生,就情节来说,也并非奇谲
-
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李小菊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国际学术研讨会 牡丹亭 遂昌县 戏曲研究 中国艺术 中国戏曲 综述 研究院 昆曲
-
描述:2006年9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学会、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浙江省文化厅、遂昌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汤显祖文化节在浙江
-
试论《西楼记》的典型意义
-
作者:王安庭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型意义 袁于令 评注 牡丹亭 种曲 吴江派 戏曲研究 汤显祖 艺术倾向 明末清初
-
描述:明末袁于令的《西楼记》传奇,描写苏州才子于鹃与西楼妓女穆素徽的爱情婚姻故事。该剧写成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稍后被毛晋汲古阁编刻的《绣刻演剧》第四套收入,《绣刻演剧》六套出齐
-
《牡丹亭》故事源头之谜告破——《牡丹亭》故事之源在大余
-
作者:谢传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南宋乾道六年洪迈任赣州知府,洪迈是颇有名气的大学者,洪迈编著的《容斋随笔》是毛泽东最喜爱的文集之一,直到临终前都还要读它;他的随笔开创了随笔这种文体的先河。南宋绍兴淳熙年间洪迈编纂了一部《夷坚志》,共有420卷,内容多为神怪故事和异闻杂录,也记载了一些当时的市民生活。
-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
作者:杨晓昕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悲剧 封建礼教 美学家 戏曲
-
描述:浅论《牡丹亭》的悲剧属性——读汤显祖《牡丹亭》有感
-
圆梦 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白先勇等 来源:花城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传奇剧 戏曲 文学评论
-
描述:圆梦 白先勇与青春版《牡丹亭》
-
论《牡丹亭》在晚明的传播与接受
-
作者:李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晚明 传播 接受
-
描述:》创作于晚明,其“至情”论对晚明“情”文化的建构产生了重大作用。 《牡丹亭》在晚明主要是通过舞台、文本、评论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晚明蓄养家乐之风盛行,《牡丹亭》的舞台传播主要是以家乐演出为主,职业戏班演出
-
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公演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10月8日晚,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的全部演出结束。一个月内,《牡丹亭》在南北加州4个加大校园连演4次共12场,几乎场场爆满,其优美的唱腔,漫动的舞姿,悠扬的音乐,充满象征意义的淡雅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