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08)
报纸(855)
学位论文(170)
图书(149)
会议论文(5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566)
才乡教育 (36)
地方文献 (16)
地方风物 (11)
文化溯源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527)
2011(524)
2007(395)
2004(222)
2002(232)
2001(227)
1994(214)
1993(116)
1986(162)
1979(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8)
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3)
大连大学学报(2)
企业活力(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大众(1)
杭州文博(1)
现代企业教育(1)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1)
改革溯往之九王安石悲剧何在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观察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马立诚/文 北京学者,评论家 明朝冯梦龙的小说集 《警世通言》,有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描写王安石: “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在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
神宗与王安石的理想 作 者 吴 蔚
作者:暂无 来源:青岛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 宋神宗赵顼(音xu)即位后,尊生母高皇后为皇太后,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立妃子向氏(已故宰相向敏中曾孙女)为皇后。这三个因为嫁给了皇帝而显贵的女人,先后在不同时期对北宋的政局发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向氏坚持立性格轻佻的赵佶为帝,更是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在宋神宗之前,宋仁宗、宋真宗都是著名的守成
一部严肃而高雅的作品——历史小说《王安石》读后
作者:俞兆鹏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肃而高雅  历史小说  王安石 
描述:铺排合理,即使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也符合生活和艺术的真实,读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熙宁兴学研究
作者:吴小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兴学  熙丰变法  中国古代教育 
描述:北宋中期,在王安石主导和宋神宗支持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兴学运动,史称“熙宁兴学”。这一次兴学运动在熙丰变法时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它在教育制度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不仅对当时的社会
北宋的改革思想管见
作者:孫興徹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改革  王安石  范仲淹 
描述:石等的变法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根本理论进行简单的考察,进而分析北宋改革的性质和对现代的意义。
刑名相杂 穿凿好异——论《尚书新义》的特点与命运
作者:陈良中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尚书新义》  特点  穿凿 
描述:王安石的《尚书新义》是羽翼其变法之作,独行科场60余年,在训诂义理上有不少创获。但王氏解经穿凿好异,又杂刑名之学,当时学者以经学为媒介与王氏新学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尚书新义》由于自身的缺陷
乡贤桑梓情深 君子和而不同——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作者:乐文华 李承红  来源:沧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陆九渊  朱熹  学术政治化 
描述:王安石及其新学正遭受朝野上下的猛烈抨击时,陆九渊写下《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这是南宋初年以来第一篇公开为王安石伸冤的传世之作。陆九渊在赞誉王安石的同时,也批评新学本末倒置。然而新学真正的弊端在于学术
古诗赏析——《梅》
作者:刘亚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赏析  王安石   
描述:,不应该人云亦云,而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体会作者的用意。
“乞之”还是”丐之”——《伤仲永》质疑
作者:何登峰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王安石  语文版  竟然 
描述:笔者近日偶读语文版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发现平素熟知的"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句中的"乞之"竟然被改为"丐之"。这使笔者大惑不解。究竟是"乞之"还是"丐之"?
皖籍状元旧事(五)
作者:李传玺  来源:江淮文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状元  不正当手段  传奇色彩  王安石 
描述:杨寘的状元真的是夺王安石的吗?杨寘(1014—1044年),字审贤。安徽合肥人。他是宋朝庆历二年(1042年)壬午科的状元。杨寘之高中状元有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