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14)
报纸(2240)
学位论文(129)
图书(82)
会议论文(38)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84)
历史名人 (1675)
红色文化 (15)
宗教集要 (13)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5)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641)
2012(635)
2011(518)
2010(540)
2009(496)
2008(520)
2007(333)
2006(185)
2005(174)
2004(144)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化报(63)
中国戏剧(51)
戏剧文学(41)
文艺研究(15)
文学评论(8)
福建艺术(8)
消费(4)
大武汉(2)
北方文学:下半月(1)
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1)
我看青春牡丹亭
作者:翟波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典作品  昆曲艺术  名著改编  舞台实践  表演艺术  白先勇 
描述:我看青春牡丹亭
青春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作者:李蕊 卜玉伟  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牡丹亭  青春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东西方戏剧  东西方戏剧 
描述:青春牡丹亭》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等方面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它又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两者的比较对我们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明大有裨益。
惊艳青春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大学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惊艳青春牡丹亭
青春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青春牡丹亭
侯庆 用绘画唱出青春的恋曲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时尚北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中国元素  绘画  艺术家  创作  老师  古今  昆曲  琵琶 
描述:年纪爱情的感触都是相通的, 在此,跟随侯庆老师的《牡丹亭》,穿越古今,共赏青春的恋曲。
刘衡如先生的中医文献学成就
作者:钱超尘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衡如  中医文献学  成就 
描述:刘衡如先生(1900.8—1987.1),中国现当代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他硕学淹贯,通达古今,对《素问》《灵柩》《甲乙经》《太素》《类经》《本草纲目》《杂病广要》等,均整理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读他的著作,每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校勘之绵密,识见之宏远,可坐而言,可起而行,皆为中医界有体有用之作。
两种爱情追求的展现:再读《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侯春慧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展现  《西厢记》  文学作品  主题之一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牡丹亭  永恒  不变 
描述:生死不渝的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不变讴歌的主题之一.<西厢记>和<牡丹亭>一为现实主义剧作,一为浪漫主义剧作,同是爱情剧的杰出作品.
爱的颂歌 各呈芳姿——《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
作者:曾清蓉  来源:娄底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悲喜剧  爱情  悲剧性  杜丽娘  颂歌  喜剧色彩  封建礼教  汤显祖 
描述:祖的《牡丹亭》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描写爱情的典范之作。这两个生活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家的作品,就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璀灿地闪烁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学长河中,遥遥相对
关于《牡丹亭》和青春牡丹亭》的研究
作者:郑传寅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宗教智慧  宗教智慧  艺术智慧  艺术智慧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描述:时节,青春牡丹亭》剧组来珞珈山演出,用“观者如堵”、“好评如潮”来形容其盛况,毫不为过。被感动的岂止是珞珈山?整个武汉市那一段时间真的是“满城争说《牡丹亭》”。以下三篇文章记录了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重铸一流黄鹤品牌振湖北农机工业雄风--武汉黄鹤拖拉机制造
作者:管梅华 邱昌桥  来源:湖北农机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机工业  有限公司  拖拉机  发展纪实  制造  武汉  农业机械化    品牌  农机装备  农机企业  农机化事业  湖北省  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  “三农”  生存发展  促进法  毛泽东  领导人  周恩来  振兴  开拓 
描述:编者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杌化的发展依赖于农机工业提供先进适用的高性能农机装备.回首湖北,曾经是全国知名的农机工业大省,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拓时期,走在全国的前列,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