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07)
报纸(1828)
学位论文(60)
会议论文(42)
图书(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99)
非遗保护 (56)
地方文献 (52)
宗教集要 (17)
才乡教育 (17)
红色文化 (11)
地方风物 (7)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357)
2013(276)
2012(562)
2011(604)
2009(194)
2008(190)
2006(136)
2000(46)
1990(38)
1984(35)
按来源分组
诗林(6)
诗刊(5)
诗林·双月号(3)
星星(2)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1)
青年文学(1)
山西文学(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钟山(1)
城里有个人叫徐芳 陈鹏举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城里有个人叫徐芳 陈鹏举
一首应是一个完全可以控制的系统
作者:暂无 来源:太行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首应是一个完全可以控制的系统
青墩应是吴宗安葬地
作者:暂无 来源:盐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青墩应是吴宗安葬地
孔子教的历史渊源:试探周代礼官制度中的
作者:吴昌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百    乐教  孔子  周礼  礼官    赋诗 
描述:度以及詩三百的流傳途徑息息相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作為對孔子詩教之歷史淵源的考察,也可以視為對中國詩教探本溯源的嘗試。
本文所稱的「詩教」,指的是古代以詩三百的相關篇章作為教本的教學活動。本文探究的焦點,包括了周代詩教得以成立的基礎、背景,以及它實施的情況、應用的功能,與具備的內涵特質。我們發現,詩文本的性質、詩文本的流傳途徑、詩文本的應用功能,是掌握詩教問題的重要線索,而本文的論述也圍繞著這三條彼此交縱的思路進行。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本文從周代禮官制度的相關文獻記載切入,針對「孔子詩教的歷史淵源」這個論題,提出如下的初步結論:
(一) 詩三百是禮樂文明的產物,其內容關乎政教文化,是周代詩教的基礎。
(二) 周代詩教主要由禮官負責,其授受途徑有二──樂官詩教與國子詩教。
(三) 周代樂官詩教以服務典禮儀式的奏樂歌詩為主,樂「德」乃其核心精神。
(四) 周代國子詩教以「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為綱領,意在培養貴族君子。
(五) 春秋時代「賦詩」、「引詩」的活動體現了周代詩教的功能與內涵特質。
质量为戳-配画 □画/刘绍辉 /张翟西滨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工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质量为戳-配画 □画/刘绍辉 /张翟西滨
活剥王安石《孟子》贺《粤海风》百期
作者:傅书华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风标  海风 
描述:谁言沉魂不可招,百期真言竟风标。莫道举世嫌迂阔,亦有斯刊慰寂寥。(附记:王安石《孟子》原诗为:"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试论先秦声教文化与六之教
作者:徐丽鹃 赵苗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声教    巫瞽  周礼 
描述:色彩,使其与政治、伦理、道德观念融为一体。随着口传媒介的衰落,以及大司乐的乐教逐渐转向大司徒为主导的德教后,六只能言义而不知声,“六义”说代之成为后世政治诗学的经典阐述。
为画悟诗情:古诗《秋思》教学一得
作者:张萍  来源:新课程(小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籍  王安石  秋思    古诗  作品创作  写作背景  表达    洛阳 
描述:的写作背景。了解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因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使已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
从钟山系列看王安石人生价值体系的调整
作者:严铭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价值取向  价值体系  王安石  诗人  调整  钟山  中国文学史  政治家 
描述:晰看到他努力整合、调整人生价值体系的心路。王安石的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
一部系统反映临川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佳作:《临汝谭》
作者:柳志慎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诗词  经济发展  评论 
描述:、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其奉献出来的是当代临川才子的心血和结晶。通过《临汝谭》,感受到临川文学创作的活跃氛围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沁融合。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