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洪范传》看曾巩和王安石经学思想的异同
-
作者:乐文华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洪范传》 《洪范传》 曾巩 曾巩 王安石 王安石 经学思想 经学思想 异同 异同
-
描述:曾巩和王安石都尊经重道,注重把握经典的精神实质,提倡通经致用,二者的经学思想既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比较而言,曾巩是位纯正的儒家,他的经学思想是以教化为中心的,重在继承;王安石博采众长,他的经学
-
为学重《仪礼》与为术重《周礼》:扬雄与王莽古文经学
-
作者:解丽霞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雄 王莽 古文经学 《仪礼》 《周礼》
-
描述:《仪礼》"与王莽的"托古改制"、"符命为治"、"重视《周礼》"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彼此"为学为道"与"为术为政"的不同经学目的,也折射出扬雄对王莽表面似是而非、内心坚定不移的批判态度。
-
孙诒让与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
-
作者:程景牧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撰著《周礼正义》,在客观上为古文经学建构了理论支撑,为《左传》经义的阐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证实了古文经学。是故,孙诒让虽然并未直接参与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但其在论争中是占据一席之地
-
论理学人性论的两个方向——以朱子和象山为中心
-
作者:彭永捷 来源:东方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性论 朱熹 陆象山 理学
-
描述:主张制欲 ,此与其反对甚烈的佛、老同道
-
和会朱陆:吴澄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王富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朱熹 陆九渊 和会朱陆
-
描述:吴澄思想的渊源。吴澄思想的特点是“和会朱陆”,故在这一章里,对于朱陆思想的异同有一个简要介绍。第二章论述吴澄对朱熹思想的继承。主要从本体论、心性论与修养论三方面,具体阐述对朱熹思想的继承。第三章的论述
-
朱陆学术考辨五种
-
作者:吴长庚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学术考辨
-
描述:采熹、陆九渊学术异同问题,自南宋鹅湖之会以迄明清时代一直论辩不休。主要著作有五种:程敏政的《道一编》、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陈建的《学通辩》、李绂的《朱子晚年全论》、郑之侨的《鹅湖讲学会编》。兹为考辨,以明终始。
-
朱陆学术论争——鹅湖之会
-
作者:叶求利 来源:南平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鹅湖 论争
-
描述:朱陆理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展开的 ,而焦点却在“心”上 ,为了调和朱陆之间的争执 ,吕祖谦出面约请朱陆到鹅湖寺进行会讲 ,希望通过讨论争辩 ,达到两家思想的统一。“鹅湖之会”后朱陆两家观点 ,仍未达到“会归于一”的目的 ,但这次论争活动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亦敌亦友两心知——朱、陆交往叙考
-
作者:王法贵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交往
-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相知相交30年(1162-1192),在理学上互为论敌,在私交上互为诤友。如何处理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两位大儒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洞悉朱、陆之间的微妙关系与是非曲直,从中获取
-
乡贤桑梓情深 君子和而不同——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
作者:乐文华 李承红 来源:沧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陆九渊 朱熹 学术政治化
-
描述:当王安石及其新学正遭受朝野上下的猛烈抨击时,陆九渊写下《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这是南宋初年以来第一篇公开为王安石伸冤的传世之作。陆九渊在赞誉王安石的同时,也批评新学本末倒置。然而新学真正的弊端在于学术政治化。
-
诤友论敌两相知——朱、陆交往叙考
-
作者:王法贵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论敌 诤友
-
描述:朱熹与陆九渊相知相交三十年 ,在理学界互为论敌 ,在私交上互为诤友。如何处理学术之争和君子之交这两重关系 ?两位先儒的确在我国哲学史上留下了美谈佳话 ,为后学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长久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