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鹤文论 闽苑探幽集
-
作者:李国庭 来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艺理论 文集
-
描述:黄鹤文论 闽苑探幽集
-
虞集詩文集元刻本考
-
作者:李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等人詩歌唱和。其時唱和之情形,是大都文壇繁盛的重要標誌。虞集於時並以師道自任,獎掖後進,延攬人才,其詩文創作和儒學觀念影響了一代文風。
-
谢薖及其《竹友集》研究
-
作者:黄丽群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薖 江西诗派 竹友集 版本源流 山水诗 咏物诗
-
描述:况,二、追溯谢薖诗文集《竹友集》的版本源流,三、评述谢薖的诗歌创作内容与风格。文章分四章论述。第一章分两节,分别论述谢薖的个人家世生平与交游状况。第二章分四节,第一节主要描述《竹友集》的版本情况
-
汤显祖评《花间集》研究
-
作者:张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王学 反思 阐释 主“情”
-
描述:花间集》研究进行大致的梳理,明确不同时期的文人对《花间集》的认识及《花间集》所演绎的相应角色,在此基础上对汤显祖评《花间集》的生平及思想背景做进一步的探究。第二部分,对汤显祖评《花间集》的述论
-
虞集题画诗论考与作品选注
-
作者:杨群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虞集题画诗论考与作品选注
-
刘师培《周礼古注集疏》研究
-
作者:陈胤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注 郑注 今古文经说 兼通 丘甸 成同
-
描述:有志於扶植微學,不讓「鄭學」獨尊;亦為此精神,所以反對經今文家以古文諸經為偽造之論,並以今古門戶之見為誡。《集疏》之作正為此番精神之充分體現。劉師培早年在《國粹學報》上為文,嘗為經今古文爭議而對當代
-
《花间集》汤显祖评点之研究
-
作者:吴新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评点 语言与手法特色 词学观
-
描述:评点花间词的时候,将至情观贯注其中,因此他的《花间集》评点不仅能抒发真知灼见,更能时呈灵心,开后人无限眼界。汤显祖评《花间集》,上起温庭筠,下讫李珣,都有评及。他的花间词评的语言和手法特色有三:一是
-
《阳春集》、《珠玉词》异同辨
-
作者:胡淑慧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冯延巳 冯延巳 晏殊 晏殊 词 词 阳春集 阳春集 珠玉词 珠玉词
-
描述:冯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首先,《阳春集》、《珠玉词》基本上属于"酒席文学",冯、晏所采用的仍是花间词所肇始的传统艳情题材;其次,冯、晏二人词作
-
虞集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研究
-
作者:谭国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理学 书法实践 奎章阁
-
描述:”,“古隶为当代第一”。今人对此或不甚称赏,但在元中期他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则是历史的真实。本文欲就虞集的书学思想及书法实践来探讨虞集在元中期书坛的地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元代理学的发展
-
谢逸及其《溪堂集》述论
-
作者:王灵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逸 江西诗派 溪堂集
-
描述:合把握的论著尚未出现。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谢逸的生平、交游、思想、诗、词、文及后世接受等方面进行系统把握,力求对谢逸其人及其文学作品有全面了解。 第一章对谢逸的生平、交游及思想进行论述。谢逸字无逸是大家公认的,但伍晓蔓在《江西宗派研究》一书中称“夷季”为谢逸的另一字。通过《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及《王直方诗话》的记载,可以推断出夷季确为谢逸另一字。谢逸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临川老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外出经历,但他却与江西诗派的成员有着广泛的交往。谢逸与诗派中的王直方、汪革、谢薖和吕本中等人交往密切。绍圣四年去京师参加省试,谢逸与王直方结识并成为终生好友。同乡好友汪革与谢逸从小交好,二人情同手足。谢薖是谢逸从弟,兄弟感情颇深。吕本中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创建者,崇宁二年,谢逸通过汪革致书吕希哲,开始了与吕本中的交往。在与江西诗派有密切联系的诗人之中,惠洪与谢逸关系最好。以谢逸为中心有两次大的诗歌唱和活动,即“贯时轩唱和”和“满城风雨近重阳”的补作,这两次唱和活动是江西诗派成员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体现。受时代风潮、交游圈子及个人经历的影响,谢逸的思想并不是专主儒家而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主要探讨谢逸的诗文创作。谢逸的诗大致分为三种题材:道义互勉的赠答唱和诗、表明心志的咏物诗和以古人励己的咏怀古迹诗。谢诗风格清新隽秀而又时露豪放峭拔。清新隽秀之风主要体现在他与朋友的交游赋诗之作以及一些写景诗中,这些诗描绘了一幅幅清新淡雅的图画,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旷达和自适。谢诗虽以清新隽秀见长,但是其中不乏“碧海鲸鱼”式的豪雄峭拔之语,代表作是《送董元达》和《次季智伯韵》。作为江西诗派的一员,谢逸的诗歌在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上都有明显的学黄痕迹。谢逸诗中有为黄庭坚所赞赏的生新瘦硬之作,但更多的却是求新求变而形成的清新隽秀之诗。这也是承继了黄庭坚诗歌理论及创作经验的精髓,即在继承中求新。与艺术风格相比,谢逸在写作手法上受黄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散文笔法和用典是最突出的两个特征。谢逸散文现存47篇,最能体现其写作特色的是记文。谢逸的记文观点鲜明,论证缜密,有很强的感染力。作为理学传人,谢逸的散文带有浓厚的理学色彩。 第三章着重讨论谢逸词的创作。谢逸现存六十余首词中,有一半左右是闺情词,还有表达隐居之志的隐逸词和写景咏物、表达生活情趣的词。谢逸词虽为婉约一派,但也有一首别调,即《西江月•送朱泮英》。这首词格调高昂、气势豪迈,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意气风发、有伟大抱负的少年英雄形象。《溪堂词》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清丽疏俊的词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高雅写闺情、以淡语出浓情和秀丽淡雅之景。谢逸笔下的景色自然清新,没有多少富贵气,往往选用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将其与自身的独特情感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幅秀丽淡雅的图画。谢逸的词创作可以看作是宋初江西词派的余音。他将以晏欧为主体的士大夫雅词向下转移,变为下层文人之雅,这也是花间词风在社会阶层上的一种由上向下的变化,对延续、扩大花间词风的影响,传承花间传统功不可没。从晚唐五代花间派的创作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一种“诗庄词媚”的创作倾向,这种倾向在谢逸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谢逸诗词在题材内容、意象使用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创作手法上则呈现出相似性。在诗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谢逸阳刚的一面,在词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他阴柔的一面,二者结合,才是诗人的完美展示。谢逸诗词中意象都是高度雅化,毫无粗俗淫鄙之色,但词中的意象往往是虚化的,是将浓厚的人物情事意象虚化到自然景物意象之中,因此意象往往具有双重含义。而诗中的意象往往比较清晰、纯粹。在创作手法上,诗词呈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善于炼字和化用前人成句是二者共同的特征。从谢逸诗词比较来看,他的词的文学成就比诗要高,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应被忽略的词人。 余论部分主要探讨谢逸的后世接受问题。谢逸以其德行高尚、洁高孤傲的形象得到了当时和后世人的赞赏,其诗文亦“为世所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历来人们认为“蝴蝶诗”三百首是谢逸所作,谢逸即为“谢蝴蝶”,但从对“谢蝴蝶”的记载及对谢逸作品的考查来看,“蝴蝶诗”三百首并非谢逸所作,“谢蝴蝶”也并非谢逸而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