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18)
期刊文章(1218)
图书(41)
学位论文(18)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58)
地方文献 (19)
才乡教育 (15)
红色文化 (7)
宗教集要 (7)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94)
2012(243)
2010(401)
2004(31)
2002(26)
2001(28)
2000(63)
1997(62)
1980(13)
197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49)
传记文学(38)
文艺理论与批评(19)
作家文摘报(4)
侨协杂志(2)
心理学报(1)
浙江创伤外科(1)
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今传媒(1)
人物(1)
大人物,他们这样过年马承钧义陈鲁民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伟人风采 从辛亥革命算起,要不要过旧历年,中国人已经被反反复复折腾过很多次,如今,还有人说,“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  可是,一百年过去,该过的年还是要过。合家团圆,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过一个和乐年,不仅是走卒贩夫升斗小民的期盼,皇公贵胄、文人墨客、革命领袖,也概莫能外…… 
书法家刚谈创作古文字书法继承与创新不可分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书法家刚的眼中,学术和书法是紧密相联的。刚说,作为蒋维崧先生的弟子,他在治学、书法、篆刻方面深受先生的影响。在他看来,书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写出自己的特色,正如蒋维崧
叔在古代非长辈最早只是一种仅次于“箭”“戈”的武器□
作者:刘绍义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叔”字:“父亲的弟弟或称呼跟父亲辈份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但在古代,“叔”字丝毫没有叔意,没有一点长辈的意思。 “叔”字最早只是一种武器,一种仅次于“箭”“戈”的战争武器。这一点我们从甲骨文的字形中也能看得出来,“叔”字左边是个“箭头”,下面系着“绳索”,像戈射之缴,中
岁首节气景象:春雨惊春清谷天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节气并不等于节日。虽然它们在全年生活当中都算个节点,但节日是用来庆祝和纪念的,而节气则是用来标识和照做的。当然也有赶巧到一块儿的,如岁首里的清明;也有被形容成的,如岁尾里的冬至,说是“冬至大如年”。可实际上,它们早先就是个节气。 节气就是指一年四季中各个时节和气候状况的,成为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
拔节旺长声声里:“夏满芒夏暑相连”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读孙犁小说,很为作家给主人公的命名艺术所惊叹。比如《风云初记》里子午镇上那个小做活儿的,叫芒种;《铁木前传》里那个伶俐狡黠的黎家小姨子,叫小满;原来都是百姓大众所熟稔的夏日节气的称谓,正符合他们青春年少的秉性模样。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过完了春日里的那六个,“谷雨”之后,便迎来了夏三月。这夏三
自家门前品大戏读靓变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暂无 来源:石家庄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33集大型电视剧《家在南三条》播出以来,让观众实实在在地领略了一番庄上风情,不时出现的熟悉街道和建筑,无疑增加了品读大戏时的亲切感和现场感,但更为要紧的,还是这部写实电视剧所唤起的对转型期的城市记忆,富于传奇色彩的发展环境以及人物心态的展示,它们更能强烈地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关注,抢占收视份额。
大地丰收的“智慧锦囊”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银,男,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多年来,银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开拓进取,献身农业,为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科教兴农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推广的水稻“旱抛再
古代的“青庐”原来是指新婚洞房文/安徽
作者:暂无 来源:西北信息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萧玉田绘画《孔雀东南飞》,有句曰“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在古代,结婚用的婚房不叫“洞房”,而称“青庐”。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曹操与袁绍年轻的时候,非常要好,经常出去“侠游”,这样就免不了做一些恶作剧的事情,有时还会偷鸡摸狗。有一天他俩见一对新人结婚,便偷偷地溜
欧洲议会支持欧盟低碳经济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
作者:刘绍平  来源:西江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新华社法国斯特拉斯堡3月15日电(记者平)欧洲议会15日在斯特拉斯堡通过决议,支持欧盟向低碳经济转型,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到2050年实现更具竞争力的低碳经济。 决议表示,支持欧盟
质朴如山地的写作者—读良散文集《与鸟共翔》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乃光 在大理,良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山地写作者。山地,对他而言,不仅是写作的对象,更重要的还是生活的现场。在他承包经营荒山初见成效,电视台播出他的电视专题片,我看见良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