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析字故事摭拾
-
作者:张法和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析字法 民间文学 王安石 修辞方式 故事 苏东坡 增损 徐霞客 北宋 流传
-
描述:析字,又叫拆字。是对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离合、增损分析,或看到别的字有一方面跟它相合、相连,随即借用或推衍上去的一种修辞方式。在古书记载中,在民间文学中,都流传着不少有趣的析字故事。《齐东野语
-
别给“翰”字加“水”
-
作者:姚靖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绘画艺术 《文汇报》 上海 标题 画刊 作品 羽毛 形声字 王安石 山鸡
-
描述: 本人是书画爱好者,《文汇报》上的“文汇画刊”栏目,我几乎是“一期都没有少”,“照单”全看了。2004年1月4日,此栏发表的是上海书画院画家的作品。画家们娴(xian)熟的技法、精巧的构思、灵动的笔墨及鲜明的个性。让我又一次品尝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大餐。美中不足的是,其标题“瀚墨溢新香”中的“瀚”
-
《本草纲目》“(酉邑)”字音义
-
作者:刘敬林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刘衡如 凤仙 莴笋 出版社 集解 卫生 校点本 音义 汉语大字典
-
描述:《本草纲目·草部.凤仙》:"【集解】[时珍曰]凤仙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人采其肥茎汋(酉邑),以充莴笋。"刘衡如校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本草
-
简笔画:一首无字的歌
-
作者:陈夏兰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文科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手段 简笔画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小学 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
描述:简笔画:一首无字的歌
-
品出"绿"字的无限生机
-
作者:邵迪青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学生体会 “绿” 五年级 人教版 王安石 教师 炼字
-
描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诗中的“绿”字,作为炼字的典范,历来被后人称道。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绿”字之妙时,往往通过想象加以体会。有位教师虽与其他大多数教师的教法大同小异
-
王安石何以要选定“绿”字
-
作者:张庆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 王安石 《泊船瓜洲》 语文第十册 吴中士人 六年制
-
描述:六年制语文第十册《泊船瓜洲》一诗中的“绿”字用得特别好,历来为人称道。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八:“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人’。旋
-
四川方言入声字的发展
-
作者:何晓蓉 来源: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方言 声调 入声 舒化
-
描述: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四川大部分地区方言其阴平、阳平、上声、入声四个声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古入声字在今四川方言里的发展及归属却很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入声独立、入声归阴平、入声归阳平
-
由“绿”字谈形容词的炼字
-
作者:闫西雷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 炼字 形容词 王安石 “满” “过” “到” 反复
-
描述:说起炼字的范例.人们往往会想到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这个“绿”字是王安石经过反复琢磨才选定的。原先用过“到”“过”“人”“满”等,都觉得不好,最后才改定为“绿”字。王安石能诗
-
写好“人”字非易事
-
作者:李清芳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诚信 基本素质 王安石 高攀龙 明代 人民群众 宋朝 品行 有责任 修身
-
描述:。要品行端正。古人讲"先修身而后求能","人可一生不
-
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字
-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作文(中旬-中年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名人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