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谜语诗、多体诗拾趣
-
作者:李清秀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谜语 多体 古诗词 王安石 纪晓岚 明代 典型 焚烧 石灰 图书
-
描述:近来翻阅图书,发现不少古诗词十分有趣。一、谜语诗请看明代诗文家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典型
-
《元日》教学
-
作者:郑晓玲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引导学生 情景 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古诗 春联 教学过程 春节
-
描述: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诗句意思。3.通过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学习改写
-
《梅花》教学
-
作者:喻丽华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梅花 设计意图 教育课程改革 王安石 教学内容 二年级 教学目标 实验教材 初步培养
-
描述:自学古诗的能力。
-
王安石“道有体有用”思想评论
-
作者:李之鉴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道有体有用”思想评论
-
《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设计
-
作者:何成刚 沈为慧 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资源库 资源库
-
描述:一、设计思路"王安石变法"属于高中历史选修一模块的内容,课标的具体要求是:(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
两个文豪 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
作者:孙泽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反变法派 女子 文豪 史学 诗词 宋神宗 改革法 好朋友
-
描述:一个是才高八斗在史学上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史学巨人,一个是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个大文豪的交谊颇为引人注目。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司马光比王安石长两岁,他们都
-
两个文豪,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两个文豪,一对冤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交谊演变
-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财政思想上的分歧与论争:以青苗法为例
-
作者:付一冰 来源: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分歧
-
描述: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而青苗法的从实施到被废除,始终受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质疑,当然面对这种质疑王安石也作出了有力的回击,文章就将对保守派和改革派双方关于青苗法的争论做一个梳理.
-
《游褒禅山记》的多元处理
-
作者:饶海花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个性风格 课程目标 王安石 明理 老师 教学 学生
-
描述:《游褒禅山记》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经典篇章,王安石以如椽大笔。先叙后议.缘事明理,给人以很深的教益。作为传统篇目。不同的教者已经有过众多富有特色与成效的处理方法。如何在确保完成“课程目标
-
欲“抑”先“扬” 凸显哀伤
-
作者:龚凤玲 来源:文理导航(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结局 构思 学生 神童 写法 喜剧 写作特色 文题 教学
-
描述: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就本文"先扬后抑"的写法,我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颇有收获。师:同学们,写作上"先抑后扬"的结局通常是喜剧,而"先扬后抑"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