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炳编剧艺术研究
-
作者:李仲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粲花五种曲》 “情学观” 编剧艺术 “场上之曲”
-
描述:结构艺术、人物形象设置和戏剧性的构建这几个编剧艺术的主要构成要素来对《粲花五种曲》加以研究、分析。引言主要是总结吴炳与《粲花五种曲》的研究现状,提出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吴嵩梁诗歌研究
-
作者:孙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嵩梁 诗学观 诗歌 艺术特征 影响
-
描述:章构成。第一章通过师承、交游二方面探寻吴嵩梁诗学理论渊源;并结合《石溪舫诗话》,针对其“博学兼收”和“重清厌浊”的诗学观进行具体分析。第二章通过对其诗歌文本的解读,剖析吴氏创作心态,审视其诗歌创作
-
吴嘉善及其数学工作研究
-
作者:高红成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嘉善 算书廿一种 翻译小补 洋务教育 数学著作
-
描述:吴嘉善,字子登,江西南丰人,约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获馆选庶吉士,次年散馆授职翰林院编修.同治三年(1864年)至七年(1867
-
吴澄的政治经历及其思想
-
作者:孟凡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吴澄 政治经历 政治经历 治国思想 治国思想 四等人制度 四等人制度 道统 道统 元代 元代
-
描述:主线,来剖析吴澄的这四次京师之行的背景、经过以及结果。本文的第二章,从吴澄为什么提出应该由儒生治理国家开始,逐步分析吴澄的这种思想产生的历史源泉以及儒生应该如何治理国家。第三章,主要讲述吴澄对元代
-
吴澄易学思想初探
-
作者:章伟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吴澄易学思想初探
-
吴征镒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春城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吊唁者献上白菊寄哀思 本报记者 付兴华 摄
本报讯昨日上午,昆明市殡仪馆告别厅内挽幛轻垂、白菊寄思。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深切缅怀吴征镒院士”,横幅下方是吴征镒院士的遗像。吴征镒
-
各界吊唁吴炳才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楚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东楚网(东楚晚报)本报讯(首席记者 刘真 记者 叶建鹏 曾丽妮)“吴老一生值得我们大力学习……”12月9日上午,在得知“精神货郎”吴炳才去世后,大冶市教育局局长朱汉明迅速赶到吴老家中吊唁
-
众人评说吴炳才
-
作者:吴华清 来源:湖北日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吴炳 众人 大冶市 想政治工作 政工干部 以学校为基地 评说 文明使者 退休教师 为人民服务
-
描述:他是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却用一根扁担、两个布袋,挑起义务宣 教的重担。他40余年读党报、用党报,剪报重量超过他体重的4倍;他 走村串户做宣传,足迹遍及6个市县,行程比红军长征的里程还要长。 本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事迹,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有人 说他崇高;有人说他可望而不可及,也有人说他有点怪
-
吴炳新:书写传奇
-
作者:暂无 来源:信息日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三株创始人吴炳新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而三株由零到80亿这个神话更令许多人觉得好奇。
九死一生
主持人:吴先生五十岁才下海经商,在此之前
-
拣 菜 □ 吴炳辉
-
作者:暂无 来源:镇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要问在家务事中,什么事不费力,又有情趣,我的回答是:拣菜。
拣豌豆苗,特别是春节之前,外面下过雪,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到桌上,豌豆苗的影子都是绿的。一根长长的茎上,用拇指和食指在嫩的地方一掐,“啪”的一声,就断了,断的地方渗出一点液汁,凉凉的。此时,豌豆苗在我手上,根还在田里,叶须蓬蓬的枝蔓还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