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81)
期刊文章(794)
学位论文(32)
图书(14)
会议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62)
地方文献 (36)
红色文化 (10)
地方风物 (7)
宗教集要 (7)
非遗保护 (6)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278)
2013(139)
2012(196)
2011(244)
2009(152)
2008(104)
2004(44)
2003(22)
2000(22)
1891(2)
按来源分组
侨报(54)
河南商报(4)
益闻录(3)
江淮晨报(2)
吉林日报(2)
中国冶金报(2)
学语文(2)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中国农资周报(1)
湖州日报(1)
秦光荣李纪恒会见缅甸总统登盛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张雪飞&杨&峥)昨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在昆明长水机场见了缅甸总统登盛。 秦光荣首先对登盛就任总统以来首次到昆明
浅谈缪希雍 澄 张锡纯三家治脾阴虚用药特色
作者:王棉娟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脾阴虚  缪希雍    张锡纯 
描述:损出发,指出脾阴与脾阳的互生互济,倡导用"芳香甘淡之品,补中宫而不燥其津液"的理脾阴法。还自制了有效方剂,使脾胃学说日趋完善。其所创的有效方剂、扶清阳与理脾阴的组方原则及选用血肉有情之品以组剂,为方剂配伍及现代临床治虚损证开辟了蹊径。张锡纯提出"淡养脾阴"的观点,充实了"甘淡滋脾"的理论,食疗组方并尤以"粥"为剂者,既可治病,又能久用,顾护胃气,滋养脾阴,更有特色。
耐住寂寞 守得云开:记我国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宏鑫
作者:廖芳芳  来源:卫星与网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自适应控制    专家  控制领域 
描述:得很大成功,是个必然!从一开始选择,宏鑫院士就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甘心坐十年冷板凳。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更是避开了许许多多的的诱惑和机遇,始终如一地坚持专业研究。
澄解托、补托二法治疗外损初探
作者:梁皓越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虚劳病  外损病  解托法  补托法 
描述:本文对清代虚劳专家澄所著的《不居集》进行探讨,从使用原则、所治病证、组方原则、解托补托二法对比4方面论述了澄解托、补托二法在外损证中的运用,旨在为虚劳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活力天缘 创意无限 专访惠州天缘电子有限公司CEO
作者:李鑫颜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子  智能化  商用车  活力  专访  惠州  企业  运输公司  有限公司  创意 
描述:6月25日,中国首届汽车智能化发展与应用(北京)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惠州天缘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缘电子)作为论坛的独家协办单位,在论坛圆满召开后,公司首席执行官宏接受了《商用汽车新闻》记者专访
由博返约兼雅俗 慎思明辨见诗心:宏一教授访谈录
作者:何继文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词学  清代诗学  诗话  台湾大学  困境与出路  武侠小说  香港中文大学  博士论文  诗心  词学研究 
描述:等国家语文教科书。本刊特委托香港何继文博士就有关学术问题采访宏一教授,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炳忠主任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经验
作者:汪艳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郁证        炳忠  丹栀逍遥散  经验介绍 
描述:炳忠教授熟读中医古典医籍,认为郁证可由多种因素引发,从"气"、"火"、"痰"着手,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郁证,验案颇多,效果颇佳。
黄英 新单曲《远歌》首播邀前辈彤共同演绎
作者:暂无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远歌》  黄英  演绎  制作  音乐  创作  民间  顿悟 
描述:随着黄英2012年全新EP发行进入倒计时,率先曝光的第一主打歌《远歌》即揭示出了非几的制作班底:黄英和彤,姚谦和曲世聪,组成了一支包含民间新生和音乐世家,台湾创作和内地制作的多元团队,创作取材更是
南京铁心桥杨宣懿皇后墓的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
作者:邵磊 贺云翱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宣懿皇后  杨隆演  谥号 
描述:礼葬较为勉强,可以反映其时南唐政权的艰难处境。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杨乃至南唐史的诸多阙遗。
新雷:闻道二百场,愿随“牡丹”飞: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二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台港文学选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演,直到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落幕,合计演出了二百场,观众将近四十万人次,其中百分之七十是青年,这为中国昆曲艺术的传播,为民族文化的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的名作,原剧共五十五出,全本久已不演。青春版从中精选二十七折,分上中下三本,每本九折。各折的曲白基本上是承继原词,只删不改,优美的唱腔保持了原汁原味。三本的主题定为“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以“情”字作为主线,而以舞台艺术之“美”精彩呈现;苏州昆剧院演来出神入化,使观众欣赏到了“情”与“美”相互交融的绝妙意境。恰好苏州昆剧院有一批青春年少的“小兰花班”艺员,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特别是小旦沈丰英和小生俞玖林,两小风华正茂,扮演女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梦梅确是珠联璧合。由于得到名师张继青和汪世瑜的悉心传授教导,再加经历了多年舞台实践的磨砺,演技大进,已双双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