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450)
报纸
(33)
学位论文
(24)
图书
(17)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82)
地方文献
(42)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2
(36)
2011
(31)
2009
(26)
2008
(11)
2007
(25)
2006
(20)
2003
(11)
2002
(18)
1991
(10)
1980
(4)
按来源分组
天津古籍出版社
(2)
中国道教
(2)
读书杂志
(1)
天府新论
(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汉学研究
(1)
流行歌曲(艺考)
(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刘将孙
元代
出版社
元代文学
奎章阁
文学
大儒
史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元诗
转向
版刻
危亦林
王安石
禅学
图学家
南方
士族
博学宏词科
刘绍棠
列夫·托尔斯泰
元诗四大家
吉林省
墓葬形制
创作背景
考论
卢照邻
作家
参知政事
创作实践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元代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526
条
吳澄《道德真經註》研究 ──兼論理學與老學的交涉
作者:
劉怡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吳澄
道德真經註
理學
老學
儒道會通
描述:
儒道關係。因此,如果我們能站在老學的立場考察理學與老學交涉的情況,將可以進一步清楚地瞭解老學思想在歷史的縱深發展脈絡裏所呈現的圖景,有助於宏觀而立體地建構中國學術思想流變洐嬗的完整面貌。吳澄為
元代
虞集诗文研究:学术主张与情感积累的寻绎
作者:
吴琼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南人
生平叙介
学术主张
情感积累
描述:
虞集的生平,其次便是點校、爬梳與解讀文本,再者便是整理、分析與綜合散見於各種的
元代
文學史、詩歌史、學術專著與期刊論文之虞集相關論述,以作為本文的研究背景。
在掌握虞集的生平與解讀文本的過程中
论许衡的自然观及其折衷朱陆倾向:[朱熹、陆九渊]
作者:
陈正夫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观
哲学思想
中国
元代
朱熹哲学
陆九渊哲学
描述:
论许衡的自然观及其折衷朱陆倾向:[朱熹、陆九渊]
明清四大文学家评名剧《琵琶记》
作者:
俞海宜
来源:
吉安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元代
正南戏
戏剧评论
王世贞
汤显祖
徐文长
描述:
高则诚的《琵琶记》是我国
元代
著名正南戏之一,历来被称为“南戏之祖”,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很高明地位。这部诞生于六百多年前的剧作,问世后便风行海内,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几百年来饮誉剧坛,传唱不衰。明清
明代巾、簪之琐论
作者:
陆锡兴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虢国夫人游春图》
明代
《书影》
唐代
周亮工
洪武
元代
描述:
用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不能视为一物。至于古折簪子、古折戒子和万字巾是常见之物,以致以前很少有人花功夫去研究。
吴澄太极思想述论
作者:
方旭东
来源:
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太极思想
理学
元代
哲学
阴阳学说
描述:
太极为道的观点。在对无极的理解上,吴澄坚持朱熹无极与太极为一物的思想,以无极为强调无实物无方所之意。为维护周敦颐太极说的儒家性,吴澄不得不对太极作出了实际上不无矛盾的双重解释。同是太极生阴阳,在吴澄的解释下,《易传》与《太极图说》就具有了两种意义,一是生出在外,一是具於其中。朱熹曾用气机的比喻说明太极本无动静体用,吴澄继承了这个思想,并对气机的比喻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吴澄认为体用动静这些范畴不可以用於太极概念本身,此说实际是对朱熹有关太极动静说法的一种补充,它对後来明代一些理学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论吴噔的山水诗
作者:
王素美
来源: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代
古代文学研究
诗歌
艺术特色
吴澄
山水诗
理学
描述:
吴澄的山水诗代表了
元代
山水诗的特点,一是他的山水诗融有丧乱的色彩,反映了国土沧亡的衰伤;二是吴澄的山水诗似人文意象构诗,表现诗人的主体意识;三是吴澄的山水诗重视神拟,善于以画家的笔触捕捉山水中的画意
中美青少年
文学
营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若曦
白先勇
文学作品
海峡两岸
现代文学
评审委员会
大学教授
欧阳子
桃花源
牡丹亭
描述:
作家。著有《金大奶奶》《玉卿嫂》《台北人》《纽约客》《孽子》《蓦然回首》《树犹如此》等,在华语文学界享有盛誉。近年推广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并获大奖。帕特里克·哈姆:出生于德国,
略论
文学
中的变态心理
作者:
张建均
来源:
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态心理
心理变态
《牡丹亭》
文学作品
论
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离骚》
《史记》
文学
心理
卡夫卡
描述:
略论
文学
中的变态心理张建均
文学
是人学,“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勃兰兑斯《十九世纪
文学
主潮》引言)我国
文学
理论家刘熙载也说:“文,心学也。”(《游艺约言
春与伤春
文学
作者:
马宾海
来源:
森林与人类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春悲秋
《牡丹亭》
文学史
人面桃花
语录体散文
文化意蕴
文人
中学教育
夺胎换骨
唐诗选本
描述:
春与伤春
文学
马宾海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该记得这样一段文字,孔子和他最得意的四个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字点)坐在一起,各言其志,轮到曾皙时,他放下瑟站起来,从容地说出下面的话:暮春者,春服既成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