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罗玘其文与其人
-
作者:张湘君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文学 罗玘 其文与其人
-
描述:明代文坛,在台阁体之后,七子派之前,形成了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然茶陵派的创作难脱台阁之弊,在一片附和应酬声之外,“不和弦之音”亦不时有之。其中罗玘可为代表。玘致力古文,力追韩愈;遇事敢言,无所忌惮
-
论罗汝芳的“日用”美学
-
作者:沈玲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日用 审美主体 中和
-
描述:一种自然真切的审美形态,人必须忘记物欲与功利,以自然而然的率真态度亲近每日所处的生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只有保持着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不虑不思、率性本真,最终才能获得人自身的完善与道的完善,达至中和的最高审美境界。
-
罗汝芳的教育思想
-
作者:罗伽禄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教育 教育 对象 对象 目的 目的 内容 内容 方法 方法 教师 教师
-
描述:论式。互动讨论式主要是由学生向老师问问题,或老师向学生提问题,再大家针对问题辩论,堂上为了活跃气氛还可插入歌吟等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在学习方法上,他强调多思、发愤、时习、作疑、悟,他重视老师问题,他认为老师应是善之至、立人之极。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值得研究。
-
罗汝芳与佛教的因缘
-
作者:刘聪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佛教 交往 十三年 净土信仰 佛学研究 太湖县 净土思想 嘉靖 万历
-
描述:作为阳明后学中的代表人物,罗汝芳历来被认为与佛教交往密切,但少有学者专门考察其与佛教的交往经历。本文系统考察罗汝芳一生与佛教交往的过程,认可禅宗而反对净土的信仰倾向,以及时人对罗汝芳与佛教交往的看法
-
少林雪庭福裕和元前期的佛道之争
-
作者:杨曾文 来源:法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道之争 前期 全真道 曹洞宗 国号 佛教 道教 弟子 高僧
-
描述:少林雪庭福裕和元前期的佛道之争
-
佛禅思维方式与唐代咏物诗举隅
-
作者:张宏生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物诗 唐代 曹洞宗 禅宗 庄子 语言 思想感情 重要手段 诗歌创作 言意之辨
-
描述:一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社会交往中,人的思想感情主要靠语言来传递,但语言是否能够充分传递思想感情?先民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先秦的《庄子》和《易传》就已提出"言"和"意"的关系问题。《庄子·杂篇·外
-
梦为了觉 情为了佛:――《南柯记》评介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牡丹亭》后完成的第三部剧作,较充反映出作者对官场的绝望与彻悟,贯穿了作者的佛道思想,以及创作中坚持的“至
-
佛港首度联手打造青春版《紫钗记》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淑勤正加紧排练剧目。记者何波摄
靓仔靓女新动向
九月赴港巡演门票已售罄
本报讯(记者廖银洁)说起粤剧《紫钗记》,最为人熟知的演绎者,便是“任白”组合。生,是任剑辉;旦,为白雪仙。他们演绎的《紫钗记》,已经成为无人超越的粤剧戏宝之一。
记者昨日获悉,佛山青年粤剧院联手香港扬鸣粤剧团,勇敢地
-
畅游侠情佛仙梦 印象“临川四梦”
-
作者:丁盛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印象 游侠 《紫钗记》 《牡丹亭》 《南柯记》 《邯郸记》 演出季
-
描述:,此次齐集公演,实为盛事。
-
陆象山对佛教的辨析与援佛入儒
-
作者:周薇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教 异端 援佛入儒
-
描述:由这个角度考察的结果是:陆九渊并不排佛,认为佛教不是异端;其心学本体论和工夫论都吸收了禅宗的主要思想,尤其是本体论思想对儒家哲学作出极大的贡献;并比较禅儒两者的思想的异同点,得出了禅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