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个十年:中国散文的新崛起——兼谈中青年散文作家的创作
-
作者:范昌灼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创作 作家 中国散文 中青年 作品 王英琦 贾平凹 古镇 腰鼓 安塞
-
描述:,这十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的思想文化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散文这一“老资格”的文学品类,同小说、报告文学等相比,其发展速度虽然显得有些缓慢,但无论是作品质量的提高,还是作者队伍的壮
-
朝向民族统一的“门”──评析韩国作家李浩哲的小说世界
-
作者:金成玉 来源:东北亚论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分裂 民族统一 作家 “门” 主人公 长篇小说 文学思想 《门》 小说世界 韩国现代文学
-
描述:艺术特色。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在自己小说中经常选择“门”这一文学题材,巧妙而形象地反映背井离乡与民族分裂乃至民族统一的主题。
-
胡耀邦与“神童作家”的忘年情结
-
作者:窦应泰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胡耀邦 大运河 乡土作家 团中央 乡土文学 “四人帮” 文学创作 反党反社会主义 农村合作化
-
描述:2年,刚刚16岁的刘绍棠奉调到团中央工作。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好势
-
蓑烟雨任平生:回忆绍棠老师
-
作者:祝勇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师 刘绍棠 八十年代 心脏 写作 鲁迅 相约 电话 长篇小说 作家
-
描述:,一整天,坐卧不宁,心脏如同失血了一般,隐隐地痛着。上个
-
逢五排十祭绍棠
-
作者:段燕勤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红帽子 英年早逝 北京市 作家 地方特色 文艺思想 贾宝玉 张志民 工作人员
-
描述:我们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有逢五排十祭奠故人的风俗。1997年3月12日,刘绍棠病逝,时年61岁,英年早逝令人不胜惋惜。
-
浅论乡土文学
-
作者:方春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创作 作家 乡土文学作品 刘绍棠 语言 角结构 天宝 孙犁 青年作者 尖角
-
描述:量不多;而对它进行系统的理论方面的探讨研究,也还没有引起文艺界的足够的重视。笔者不揣浅陋,在此发表点意见。
-
怀念绍棠:一位编辑写于一位作家的纪念日
-
作者:徐兆淮 来源:太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中年作家 新时期文学 乡土文学创作 编辑部 大运河 当代文学史 文学编辑 钟山 右派
-
描述: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不觉间竟干了三十年的文学编辑工作。期间联络、结识的来自全国老中青作家可谓多矣。而那时的通讯工具甚为简陋,除了书信来往,就连家庭电话也是稀罕之物,何谈手机、电脑
-
民俗文化视阈下的刘绍棠乡土小说
-
作者:许佳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绍棠 刘绍棠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
描述:字的乡土小说创作和一整套完美的乡土文学理论构建了自己独居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林斤澜曾赞颂他:“写的是古朴的风俗,却永有清新的芬芳,写的是那一块贫穷苦难的乡土,读来却体贴心甜。”刘绍棠的小说
-
探求乡土美的诗篇——谈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
-
作者:张韧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探求乡土美的诗篇——谈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
张韧(1981.06.10) 探求乡土美的诗篇
——谈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
张韧
去年出现的优秀中篇小说中,刘绍棠同志的《蒲柳
-
乡土文学家的心愿-与著名作家刘绍棠一席谈
-
作者:魏新民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乡土文学家的心愿-与著名作家刘绍棠一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