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14)
报纸(86)
学位论文(4)
会议论文(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57)
历史名人 (147)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3)
2011(26)
2009(27)
2007(16)
2005(11)
2002(4)
1999(12)
1995(6)
1988(5)
1979(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
福建日报(3)
厦门晚报(1)
文艺理论家(1)
新民周刊(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农村财务会计(1)
戏友(1)
文史春秋(1)
新医学杂志(1)
崔莺莺、杜娘和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高雪芳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崔莺莺    林黛玉  红楼梦  封建礼教  牡丹亭  西厢记  贾府  爱情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三部成就很高的作用,我们的文学大师在这三部作品中分别塑造出了崔莺莺、杜娘和林黛玉三个各具奇姿异彩的典型形象。崔莺莺是相国的小姐,杜娘是太守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我演杜娘的一点体会
作者:沈昳丽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姹紫嫣红  《牡丹亭》  昆剧  昆曲  惊梦  闲庭  寻梦  中国古典戏曲  梅树 
描述:《牡丹亭》一直是我心目中最最崇高的艺术圣殿,演《牡丹亭》里的杜娘则是我魂牵梦绕的憧憬与渴望。
沈昳“娇莺欲语春如许”
作者:小梦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惊梦》  艺术形式  寻梦  《长生殿》  电视连续剧  《墙头马上》 
描述:沈昳“娇莺欲语春如许”
叙述生命的需要——《牡丹亭》中杜娘意义再探讨
作者:杜改俊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的自然性  人的自然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  健全的人  健全的人 
描述:《牡丹亭》的主旨是在叙述人的生命需要 ,即自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娘何如朱丽叶 不让莎翁有故村——《牡丹亭》与《罗密欧与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东西方戏剧  东西方戏剧  比较  比较 
描述: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娘如镜——对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阅读的分析
作者:张筱梅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卷入性理解  卷入性理解  视野期待  视野期待  女性容貌  女性容貌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描述:要因为《牡丹亭》符合了女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杜娘对爱情的渴望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闺阁少女内心隐藏的情感,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杜娘看到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并进而发现了自身的容貌美和青春美,产生了朦胧
无望的发现——浅析杜娘自我意识的梦幻呈现
作者:胡晓虹  来源:淮海文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梦幻  古代文学作品  《红楼梦》  《牡丹亭》  女性意识  情节安排 
描述:比崔莺莺更决绝,更丰满。在众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中难得看到如此重情重义的年轻女子。作品通过杜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这一颇具浪漫色彩的情节安排,让我们感受到女性在受到精神禁锢时的反抗情绪
娘的情梦与明清女性情爱教育
作者:谢拥军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梦  情爱教育 
描述:而上的意义上倡扬两性情爱之梦的真实性,成为明清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存在的标志,赋予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历史意义。
试论《牡丹亭》杜娘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徐新敏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性  自然性  社会性  社会性  自况  自况  当代价值  当代价值 
描述:价值,以期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和启示。
娘、柳梦梅与林黛玉、贾宝玉爱情理想之比较
作者:陈彩华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爱情理想 
描述: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分别塑造了杜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两对爱情叛逆者的形象。本文主要针他们的爱情理想略作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