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62)
报纸(636)
学位论文(164)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32)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426)
2011(487)
2010(479)
2009(430)
2008(374)
2006(317)
2004(211)
2001(212)
2000(142)
1992(97)
按来源分组
领导文萃(17)
成才之路(7)
产权导刊(2)
财会月刊:理论版(2)
科技智囊(2)
广西财务与会计(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王安石对太学的改革看其创新精神
作者:吴云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创新精神  太学生  法先王  熙宁  学官  闭性  经术  律学  神宗 
描述: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清理和破除这种陈腐的历史传统,仍然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古代就有不少卓有见识的改革家,力图突破封建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和保守性,表现出了大胆的创新精神。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个
一样山水异样情——略论王安石山水作品
作者:赵培远  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山水诗  作品  政治家  水作  《苕溪渔隐丛话》  九华山  内心生活  《沧浪诗话》  “唐宋八大家” 
描述: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被称为“荆公体”(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文列“唐宋八大家”(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词虽不多,但“一洗五代旧习”(清·刘熙载《艺概
读《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所想到的
作者:向思才  来源:统计教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学  统计干部  计算方法  情况并非如此  政治家  仙桃市  广博的学识  湖北省  三国时期 
描述:读《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所想到的湖北省仙桃市统计局向思才闲暇无事,偶尔读了《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感触颇深。文章说的是北宋年间大文学家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因翰林学士苏东坡恃才高傲而三考其才,使
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作者:曹永忠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  王安石  科举考试制度  积贫积弱  官僚政治  教育  科举制度  《续资治通鉴》  范仲淹  进士科 
描述: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章士钊论王安石《兼并诗》
作者:罗继祖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士钊  王安石  政理  队干部  黔首  秦王  州县  圣经  无产阶级执政  小人 
描述:怜哉!
词简义深——读王安石《委任》
作者:张慕勋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孟尝君  北宋  政治家  汉高祖  宦官专权  三公  汉武帝  议论文 
描述:、有据,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如果一篇议论文只是从道理到道
王安石“泄湖为田”无过辨
作者:李源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玄武湖  十字河  公使库  宋神宗  巡狩  夏种  岁收  水退  金陵山 
描述:的延续,文章以王安石上宋神宗疏为据:“臣窃见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为富者田连阡陌,为贫者无置锥之地.其北关外有湖二百余顷,古迹号为玄武之名,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臣欲于内权开
要勇于改过,要鼓励改过——介绍王安石的《原过》
作者:李一飞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雄  王安石  鼓励  孔子  本性  五行  善性  过失  原文  子曰 
描述: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
王安石《字说》的文献价值述略
作者:徐时仪  来源:文献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献价值  形声字  语言文字  说文  字义  文字学  汉字  声符  思想研究 
描述: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冶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经学家、文字学家。他所撰《字说》在当时曾一度奉为圭臬,独行于世,对一代人的思想产生过很大影响。时隔千年,
王安石建设新型官僚队伍的尝试
作者:刘坤太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官僚队伍  学校  科举考试  富国强兵  明经  积贫积弱  适应改革  考课  考试制度 
描述:官僚队伍。举国大小近四万名官僚中,“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