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37)
报纸(2064)
学位论文(126)
图书(94)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54)
历史名人 (1087)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4)
文化溯源 (3)
才乡教育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75)
2012(601)
2010(505)
2009(449)
2008(505)
2007(318)
2006(176)
2005(163)
2004(121)
1986(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4)
中国文化报(62)
文艺报(23)
中华戏曲(16)
文艺研究(16)
群文天地(7)
北方文学(下半月)(3)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
中华家教(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古老的艺术 现实的生活 《紫钗记》排练小记
作者:黎安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艺术  排练  生活  传统程式  真情实感  昆曲  人物 
描述:更体现人物的真情实感。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
作者:蔡正仁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年演员  上海昆剧团  戏剧文学  百花齐放  昆曲  艺术家  剧目 
描述:牡丹亭》确是中国戏剧文学宝库中的珍珠,是昆曲久演不衰的剧目。而今,它在上海昆剧团正呈现着百花齐放的局面——昆曲几代人都深情于它,着迷于它,并探索于其中。上昆《牡丹亭》的演出版本有好几种,如交响版
汤显祖文化就是最响亮的品牌
作者:宋挺叶名颉郑水松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遂昌县  历史文化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民族民间艺术  文化名人  昆曲  保护与开发  万历年间 
描述:一部最古老的《牡丹亭》书价值多少,是可以评估的,但作为昆剧代表剧目的《牡丹亭》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影响,谁又能评估得出来呢?我市的遂昌是《牡丹亭》诞生地,与《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更为“亲密
遍行祖国大地
作者:赵凌 袁顺华  来源:大美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黄松  昆剧  表演艺术  祖国  杨贵妃  民间艺术家  中国传统文化 
描述:“腔有数样,纷纭不类……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元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铁木儿闻其善哥,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音之奥,故国有昆山腔之称。”——魏良辅《南词引正》
我为刘巍排《夜奔》
作者:侯长治  来源:中国电视戏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生  昆曲  王益  女演员  玉山  表演特点  建院40周年  林冲  南派  演排 
描述:女演员只用了半年时间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
纪念汤显祖逝世370周年活动周在京举行
作者:陈慧敏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家  文化部  作品  国剧  南柯记  活动周  折子戏  昆曲  开幕式 
描述:立足之处,迫使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写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等。汤显祖的作品中的进步
恰如春在柳梅边——谈《拾画·叫画》的表演
作者:汪世瑜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汤显祖  昆剧  观众  昆曲  剧目  台步  演员  舞台形象  表演特点 
描述:表上多下功夫,用艺术的魅力去征服观众,吸引观众。学演这出戏必须掌握“雅静甜”三个字。就是说要在淡雅的风格中透露出炽热的痴情,在恬静的情调中流露出诗情画意,在甜美的韵味中让人回味陶醉。为了达到这样的意境,他对我的要求确实够严厉的,无论是一个简单的造型,
论张凤翼——汤显祖同时代的曲家论之一
作者:徐朔方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凤翼  汤显祖  传统文人  王世贞  领袖人物  中进士  演唱艺术  昆曲  昆腔  贵族 
描述:出入于贵族官僚的府邸以及勾栏乐户之间,显得和主要倚仗诗文为生的别
论梅鼎祚:汤显祖的同时代曲家论之一
作者:徐朔方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家  昆曲  汤显祖  戏曲创作  琵琶  玉合记  舞台演出  梅鼎祚  清商乐  基本轮廓 
描述:的。文章以梅鼎祚的剧作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
喜闻校园“兰花”香
作者:杨溧珍  来源:中国音乐教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校园  弘扬民族文化  文化素质  教学法  艺术美  汤显祖  儿童特点  选择教材  文化艺术 
描述:喜闻校园“兰花”香安徽杨溧珍昆曲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周总理生前曾把昆曲比为“兰花”。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下一代的文化素质,为了激发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