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459)
报纸(506)
学位论文(87)
图书(85)
会议论文(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58)
地方文献 (100)
文化溯源 (13)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224)
2013(182)
2009(229)
2007(218)
2004(109)
1996(103)
1989(60)
1988(76)
1985(55)
1980(28)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3)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8)
小说界(4)
当代学生(2)
中华遗产(2)
新天地(1)
北京文学(1)
上饶师专学报(1)
上海远东出版社(1)
黑龙江青年(1)
宋代地方架阁库的设立及其管理制度:庆元档案架阁条法再探
作者:王金玉  来源:档案管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架阁库  档案工作制度  管理制度  档案史  欧阳修  文书立卷  庆元条法事类  陆九渊  立卷制度  转运司 
描述:宋代地方架阁库的设立及其管理制度──庆元档案架阁条法再探王金玉宋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金耀门文书库和六部架阁库的建设上,而且在地方架阁库的设置及管理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宋代的档案架阁条法对州县架阁库有明确的要求,不少史料也能证明地方架阁库的管理水...
柳永生年“新考”质疑
作者:黄加灏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新考  生年  晏殊  宋史  九曲溪  仕宦经历  福建  巫山  欧阳修 
描述:证将会导致更切近实际
范仲淹早年的两则史实考辨
作者:养拙  来源: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应天府书院  同文  宋史  晏殊  欧阳修  生卒年  文学  史实  资治通鉴 
描述:一、范仲淹的师承问题兼及戚同文生卒年月考疑关于范仲淹的师承问题,《宋史·范仲淹传》云: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试谈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
作者:阎笑非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吕惠卿  熙宁变法  反变法派  苏辙  苏氏  张方平  欧阳修 
描述:王安石变法所采取的激烈反对态度都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论苏轼诗的人民性
作者:孙兰廷  来源: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政治目的  思想影响  墓志铭  苏轼  统治者  人民性  欧阳修  熙宁  吕惠卿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久负盛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绘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但是,怎样评价苏轼的作品,评价他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所写的诗文,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特别是“四人帮”出于其反革命的政治目的,诬蔑苏轼是“竭力维护旧制度
《江邻几杂志》考略
作者:邓子勉  来源:文献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杂志  《文集》  《说郛》  风俗人情  起居注  墓志铭  欧阳修  晁公武  胡应麟  宋人 
描述:三类:一是轶事逸闻,涉及者多为当时名公及其交友;二是诗话类;三是记地方风俗人情。流传至今,已非原貌。顷因整理此书,觉疑点不少,略为考之。
苏辙在齐州
作者:张传实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辙  王安石  苏轼  济南城  大明湖  欧阳修  曾巩  熙宁  社会秩序  青苗法 
描述:南任齐州掌书记(知州的从官),在济南住了三年。在此期间,齐州知州更换频繁,新旧交替之际,他则“摄守济南”。苏辙到齐州为官时,正当连年大旱,“赤地千里”,豪强侵暴百姓,社会秩序很不安定,齐州“号为难治”。曾巩知齐州时曾为此用了很大精力。掌书记虽为从官,却不如在陈州任教授消闲清静。他在《自陈适齐戏题》诗中写道:“陈风清净眠真足,齐俗强梁懒不容。”但他愿意到齐州经受一番磨炼,接着写道:“久尔安闲长自怪,此行磨折信天工。”
与数字有关的常识(二)
作者:肖科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大家  黄庭坚  欧阳修  初唐四杰  王安石  三国演义  卢照邻  册府元龟  骆宾王  全唐文 
描述: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坚忍卓绝客家人
作者:周开文  来源:中华魂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客家人  太平天国起义  王安石  王阳明  欧阳修  洪秀全  张九龄  范仲淹  文天祥  石达开 
描述:人即是客家人);
漫话大雅堂
作者:陈伯勋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正  江西诗派  诗歌革新  黄庭坚  欧阳修  王安石  宋哲宗  杜甫  诗风  苏轼 
描述:。眉州丹棱县名士杨素听说后,便专程去黔州请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的全部诗作,镌刻于石,并于丹棱城南三里许修建高屋广楣,庇藏所刻诗石。元符三年(1160年)竣工,黄庭坚题名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以记“《其事。《大雅堂记》说,杜甫以来“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土,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接着他还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予说深而求之,则思过半矣。”(见《豫章黄先生集》卷十七)后来人们就以能否登大雅堂来衡量、区别文学艺术雅正或粗俗的标准了。但正如他在大雅堂记》及其刻杜子美巴蜀诗《《序》中所说的,他倡导学习的只是杜甫到夔州以后的诗。这部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