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18)
期刊文章(1161)
图书(27)
会议论文(15)
学位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82)
地方文献 (29)
才乡教育 (10)
红色文化 (6)
文化溯源 (3)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208)
2013(117)
2010(391)
2009(208)
2006(44)
1997(56)
1982(33)
1981(21)
1962(3)
1957(45)
按来源分组
其它(43)
博览群书(8)
北京文艺(5)
今晚报(4)
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4)
江南晚报(3)
文艺杂志(3)
江淮时报(2)
文化艺术出版社(1)
文史哲(1)
卫《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始终强调“实事求是”是立党的
作者:翟鹏玉  来源:当代广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史研究  领导干部  “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强调  党的优良传统  精神资源  文化记忆 
描述:如何运用党史经典的精神资源,进一步激发领导干部对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文化记忆,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安身立命、持续进步的精神家园,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如何通过党史研究来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政治理念,发挥党的执政优势,引领时代潮流,培养造就一支更具素质的干部队伍?
广东省台联接待台湾亚太创意技术学院校长文一行
作者:林文静  来源:台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技术学院  广东省  校长  台联  创意  亚太  台湾  职业教育学校 
描述:4月20日上午,广东省台联会长颜珂在广州会见台湾亚太创意技术学院校长文一行4人。文校长此行先后训深圳、广州和南海3个城市的4所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参访交流,广东省台联为他们的参访积极牵线搭桥
上海世博盛妆迎宾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现代化城市  主题  机遇  评论  生活方式  划时代意义  环保意识  世界经济  节能新技术 
描述: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在全球聚焦下隆重开幕、开园,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上海世博会所显示的划时代意义,很多国家寄望于这一历史性机遇能够大大促进它们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传统昆剧的“神品”和观众的层次-为“曲高和寡”进一解
作者:胡忌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昆剧  艺术精品  戏剧作品  观众  古典艺术  万历年间  评论  《牡丹亭》  演员 
描述:,但品题为“神品”的,仅有《琵琶记》和《拜月亭》两种。其于《琵琶记》下有一段评论:
百姓幸福应是政府的最大政绩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发展理念  幸福生活  分析与预测  创造美  总书记  胡锦涛  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党中央领导集体  收入差距过大 
描述:百姓幸福应是政府的最大政绩
宋人对《史记》的研究
作者:俞樟华  来源: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史记》研究  孟尝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评论  王安石  《史记》人物  科举考试 
描述:宋人对《史记》的研究俞樟华宋人在《史记》研究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刊刻《史记》,使《史记》的流传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是首开《史记》评论的风气,为后代《史记》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奠定
朱熹《宋八朝名臣言行录》初探
作者:叶建华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传记  言行录  朱熹  王安石  评论  内容丰富  当代史  宋代理学  四库提要  北宋 
描述: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国史凡几修,是非凡几易”,
文学研究中“古为帮用”的突出一例——评“四人帮”对《宣和遗
作者:王祖献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宣和遗事  评论  农民起义  作品  法家  地主阶级  儒法  斗争 
描述:宣扬投降主义”的帽子,进行全盘否定。作恶文苑,贻害不浅。他们对于《宣和遗事》(以下简称《遗事》)的“评论”,就是突出的一例。
关于牡丹亭的批评与反批评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反批评  汤显祖  戏剧演出  明代中叶  序跋  刻本  评论  信札  戏曲史 
描述:古时没有报刊,除编撰专著,或为刻本序跋外,对当时的戏剧演出,往往是通过口头评议或信札、日记、诗词来进行评论的。为刻本写序跋者,大多是作者的至亲密友,故多为赞美之词。但在信札往来之中,却有褒有贬
陶诗“枯槁”说辨疑
作者:李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疑  《诗薮》  胡应麟  陶渊明诗  杜甫  评论  田家语  陈师道  《养一斋诗话》  苏轼 
描述:关于陶渊明诗的特色,前人颇多精当的评论。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陶诗“枯槁”。明胡应麟《诗薮》认为这种看法出于杜甫。他说: 子美之不甚喜陶诗,而恨其枯槁也;子瞻剧喜陶诗,而以曹、、李、杜俱莫及也。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