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71)
报纸(984)
图书(181)
学位论文(173)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931)
地方文献 (171)
宗教集要 (12)
地方风物 (9)
非遗保护 (9)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6)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1(581)
2009(497)
2005(273)
2002(253)
1997(217)
1996(239)
1994(228)
1993(121)
1987(145)
1979(40)
按来源分组
中文自修(17)
博览群书(13)
佛教文化(8)
辽宁大学出版社(2)
中华书局(2)
中国医疗保险(2)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统计教育(1)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定风波》
作者:过传忠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表现  苏轼词  人生感悟  政治风雨  打叶  徐行  知识分子  回头看  王安石  人生哲理 
描述: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一次,在去沙湖道中遇雨,因无雨具,“同行皆狼狈”,而他却“独不觉”。不久,天又晴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词——《定风波》:
苏东坡的快乐哲学:《苏东坡传》
作者:宋海珊  来源:社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传》  快乐哲学  乌台诗案  林语堂  王安石  黄州  岭南  党争 
描述:近日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悟颇深,尤其是读到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快乐哲学”四个字。 提起苏东坡。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多舛的命运。他因反对王安石为首的“新政派”而遭神宗罢黜
”月——《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
作者:王红影 刘俊祥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乡  苏轼  同主题  阅读  学生  月亮  教学内容  梅花  王安石  语文 
描述:课型:单元主题阅读分享课教学内容:《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采用、批、注、议法学习了教材本组课文,并阅读了8篇同主题文一
篇篇精粹,引人入胜:《唐宋诗文散论》
作者:孔润年  来源:西秦纵横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诗文  散论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  苏轼  韩愈  文章  散文  王安石  西北工业大学 
描述: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任朝第副教授所著《唐宋诗文散论》一书,近期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共收有唐宋诗文论述文章24篇,近20万言。其中有一部分文章属于宏观性的总论。例如,《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一文,论述了唐诗繁荣的盛况、流派、体例和原因。《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地位和影响》,对韩愈、柳宗元、欧
同题诗中的绝唱:《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熊言安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怀古迹  咏昭君诗  王安石  杜甫  沈德潜  白居易  王昭君  欧阳修  司马光  评价 
描述:与中唐张仲素、白居易以及宋代王安石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易大旨》札记
作者:李之鉴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  孙奇逢  易大旨》  “天人合一”思想  实践意义  王安石  自然之变  客体世界  六十四卦  主体认识 
描述: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易大旨》札记李之鉴(河南师范大学)孙奇逢(1585—1675)字启泰,又字钟元,河北容城人。明亡之后的第七年即清顺治七年(1650),携妻将子,四十余口
为主 明意入境 品情悟理-《梅花》教学设计
作者:周泽锋 袁军辉  来源:云南教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王安石  梅花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思想感情 
描述:为主 明意入境 品情悟理-《梅花》教学设计
宋诗鱼话举要()--托鱼即兴
作者:佳民  来源:渔业经济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隐喻  黄庭坚  宋诗  王安石  政治讽刺  即景抒情  渔船  鲤鱼  黄州 
描述: 宋诗有关渔(鱼)的内容,大量地是托鱼即兴的诗篇。即在游览山水胜迹中,即景抒情,观感之作。但其中也不乏政治讽刺或发牢之类的隐喻。如苏轼政治上失意之后,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许多诗既写其
黑城遗书(汉文)诠注目录导言()
作者:缅希科夫 王克孝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夏文  文书  西夏国  黑城  道家  女真人  吕惠卿  王安石  历书  儒家 
描述:要说一下。一本标题为《南华真经》(扉页上署名“南华真人”)是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原文的普通重刻本。另一个版本非常重要和有意思,有吕惠卿(约死于公元1106年),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
用“三读、改”法让学生修改作文的一点尝试
作者:岳刚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修改作文  作文教学  唐宋八大家  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  文章  托尔斯泰  王安石  教师  尝试 
描述:学中,要求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