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政论中人才思想的三大矛盾
-
作者:徐世民 来源: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思想 多才 少才 变法 育才
-
描述:通观王安石的政论文章,其人才思想中有3个突出的矛盾点:即多才与少才,用才与留不才。先变法后人才和先人才后变法。这其中既显示了王安石的人格与思想特色,也反应了他思想上的无奈和部分失误。
-
让阅读教学在多重对话中彰显魅力
-
作者:谷朝珍 来源:学生之友(小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生平等 走进文本 对话 彰显 语文教学 王安石 沟通 碰撞 作者
-
描述:阅读是什么?阅读就是读者走进文本,在对文本的追问、充实、拓展中,在与作者的沟通、交流、碰撞中,实现视界的开阔、价值的提升、心灵的抚慰。那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抓手的阅读教学,它的本质又是什么?我想
-
法制教育应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
作者:郑伏荣 来源:科学时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教育 素质教育 法律素质
-
描述:等问题,不能及时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
说晏殊与苏轼词中的“人生如梦”
-
作者:刘畅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苏轼 人生如梦
-
描述:“人生如梦”一直是古代文人探寻生命意识的重要主题。宋代词学发展,很多文人在词作中表达着他们的人生态度。晏殊与苏轼虽然在人生道路、创作风格上等有很多差别,但他们在词作中都曾不止一次地发出对于光阴流逝
-
“暖”的何止是酒?:《元日》中的“暖”
-
作者:蒋智斌 来源: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日》 思想感情 寓意深刻 酒 王安石 描写 文笔
-
描述:《元日》写在王安石第一次拜相之前。这首诗借描写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锐意改革的思想感情。诗中“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己成为千古佳句。整首诗让人感觉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的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
周礼制约下的“二南”中的情爱
-
作者:韦丹 来源: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南》 《召南》 周礼 情诗
-
描述:"二南"中的情诗从内容上看深受周礼的制约,情感表达遵循礼的规范,具有节制、中和的审美特征。先周历史文化传统的背景,周初礼乐文明的保留,以及南国地区自然环境的熏陶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科学应对大学生就业中的“危”和“机”
-
作者:史航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就业 新形势 危机
-
描述: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困难,阐述了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并提出了在新的挑战下发挥各方面的自身优势,充分保证学生的就业。
-
刘绍棠作品中的雷同问题
-
作者:暂无 来源:编辑参考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刘绍棠作品中的雷同问题
-
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空白艺术的应用
-
作者:黄华君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空白艺术 培养学生 教学过程 三个方面 主观能动性 国画创作 心理学 有声 王安石变法
-
描述: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借用空白技巧的作用"空白"原是国画创作的一种方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借用空白技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从心理学和美学
-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刍议
-
作者:陈慧颖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汤显祖 汤显祖 形象 形象
-
描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