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拯的执法思想与实践
-
作者:刘笃才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包拯 思想与实践 发挥作用 贯彻执行 政治改革 熙宁变法 王安石 封建法律 执法如山
-
描述:然科学家沈括,等等,数不胜数。和这些人相比,包拯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然而,包拯身后的名声却越来越大,超越了他的同辈人。明代曾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宋之名臣彬彬其盛,何独公之名愈久而
-
论汉字的有理性及其实践意义
-
作者:军军 来源:天津商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理性 汉字形体 《说文解字》 实践意义 拼音文字 体系性 汉字教学 创造性的成分 汉语 王安石
-
描述:从许慎《说文解字》至今,汉字经历改革、简化的复杂过程而仍能维系自身形体的有理性,乃由汉字服务汉语的特殊使命使然。本文列举实例辨证地说明这一有理性特点在民族语文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
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与变法实践
-
作者:郑晓江 来源:求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道德之意 性命之理 变法实践
-
描述:史人物的特别之处。
-
论梁启超年谱学理论与实践
-
作者:周生杰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谱主 文献学 陶渊明 近代中国 王安石 考证 理论与实践 学术大师 朱舜水
-
描述:梁启超是近代文化巨匠、学术大师,他在历史学、政治学、文献学、文化学、文学和社会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近代中国许多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其短暂而忙碌的一生中,写下了约
-
讨论式课堂教学实践
-
作者:彭永军 来源: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 我国古代 师生关系 讨论法 陆九渊 学生差异 教师 百家争鸣
-
描述:我国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指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在今天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教学民主,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崇尚个性;而学生应该言论自由,百家争鸣,要达此目的,"讨论法"显然是个好办法。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
-
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
-
作者:钱忠平 来源:画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实践 艺术理论 克罗齐 王安石 意象 艺术现实 概念 批评家 直觉 理论批评
-
描述:哲学的、科学的或历史的范围。克罗齐所言,正是艺术创作与理论批评之间隔膜存在的原因所在,艺术理论不具有指导艺术实践的必然性,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只能各行其是。关于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二程
-
教师应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
作者:杨叶叶 来源:教育与发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观念 发展为本 教育 产物 学生
-
描述: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对象不是物,教育的产物不是物,而足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彻底抛开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家,应是孩子精神的港湾:在一次家长会上的讲话
-
作者:邓赛红 来源:湖南教育(教育综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长会 孩子 港湾 精神 教育 老师
-
描述:各位家长,感谢你们的光临!我们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然而,怎样才能让孩子有出息呢?我想,除了老师的教育外,它与我们家长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
怎一个“闹”字了得
-
作者:庞鹏峰 缪惠丽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闺塾》 人教版 高二 第四册 语文
-
描述:怎一个“闹”字了得
-
温馨的记忆——读《本命年的回想》
-
作者:赵祖谟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教版 初中 语文 刘绍棠 回忆性散文 乡土文学 《本命年的回想》
-
描述:了往事不堪回首,誓与封建传统决绝的态度.同为反封建的斗士,鲁迅因现实社会的污浊,在<社戏>和<朝花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