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析《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的异同
-
作者:孙慧娟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梦 梦 情与理 情与理
-
描述:理矛盾的方式也不同。
-
江西戏曲发展的新契机:新版赣剧《牡丹亭》学术研讨会述评
-
作者:叶树发 黄翠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曲发展 江西南昌 新版 戏剧事业 新契机 高校 校园文化 戏剧艺术 学术研讨会
-
描述:2003年10月23日至26日,由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新版赣剧《牡丹亭》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隆重举行。郭汉城、康式昭、王安葵、叶长海、季国平、查振科、刘祯等专家学者专程来南昌江西师大观摩新版赣剧
-
两个版本昆曲电影《牡丹亭》中戏曲空间的电影化
-
作者:张泠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摄影机 摄影机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彩色电影 彩色电影 戏曲电影 戏曲电影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电影化 电影化 表演程式 表演程式 舞台空间 舞台空间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
-
描述:充满张力与实验性的互动,暗示早期中国电影人期望创造一种中西合璧的电影艺术方式,令中国观众通过熟悉这种相对陌生新奇的
-
论青春版《牡丹亭》之于戏曲现代化的启示意义
-
作者:刘涛 来源:中华艺术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现代化 戏曲现代化 启示意义 启示意义 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 戏曲舞台 戏曲舞台 汤显祖 汤显祖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学性 文学性
-
描述:近现代以来,伴随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戏曲艺术在其现代化进程中一直存有两种误区:其一是疏离文学、突出表演技艺,使得戏曲成为内容空洞的程式展示;其二是在舞台上以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现代
-
青阳腔剧目滚调浅探
-
作者:潘华云 来源:古籍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唱 汤显祖 南戏 戏曲 融汇 剧种 生命力 形式 包容性
-
描述:青阳腔,又名池州调,是明代中叶继四大声腔之后,南戏在池州府属青阳县一带融汇佛俗说唱、俚歌俗曲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戏曲剧种。青阳腔一经形成,就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和强劲的生命力
-
世间唯有情难死:读三妇合评本《牡丹亭》
-
作者:李保民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 情感 读者阅读 妻子 女性角度 感受 汤显祖 艺术特色 杜丽娘
-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杰作,一经问世,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剧中的青春少女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至死,最后死而复生的遭遇,曾感动了各阶层无数的民众,为之唏嘘不已。
-
试论《倩女离魂》和《牡丹亭》中的“魂”
-
作者:吴美卿 许丹丹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魂 魂 梦 梦 二重人格 二重人格 本我冲动 本我冲动
-
描述: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舞剧应怎样呈现戏曲经典
-
作者:苗小龙 来源:上海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舞剧应怎样呈现戏曲经典
-
从《邯郸记》与《繁华梦》看两性之异
-
作者:梦毛劼 来源:艺术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两性 《邯郸记》 《繁华梦》
-
描述:《邯郸记》与《繁华梦》是男女两性作家对于人生造的一场梦,《邯郸记》表现为男性追寻功名富贵的理想,《繁华梦》表现为女性对于闺阁之内琴瑟和鸣,闺阁之外施展才华的理想。其中包含的自娱、遣怀、警世种种情感
-
《牡丹亭》中“情”的变化与表现手法的差异
-
作者:尚永亮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梦 梦
-
描述:”,遂使得剧中人物顿失光彩,意薄味寡,难以再激起波澜。将人物命运建立在脆弱、虚假乃至庸俗的结局上,是作品的一大败笔,使剧作不仅缺少那种发自肺腑之“情”的贯穿,而且也失去了不可忽视的曲终奏雅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