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和《红楼梦》中情与理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柳生 郭联发  来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情与理  情与理  比较  比较  异同点  异同点 
描述:理”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的情与理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的情与理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
《西厢记》《牡丹亭》“女性意识”之解读
作者:王妍  来源: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崔莺莺  杜丽娘  杜丽娘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爱情婚姻  爱情婚姻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而且还由于其分别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各具时代特点且具有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从文本
越剧《牡丹亭》在遂昌隆重首演
作者:建文  来源:戏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浙江越剧团  牡丹亭  改编创作  剧作家  遂昌县  杜丽娘  排演  导演 
描述:越剧《牡丹亭》在遂昌隆重首演
牡丹亭》与当代戏剧的舞台生命
作者:苏涵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演  国际舞  上海昆剧团  演出  舞台  牡丹亭  戏剧  当代  生命  先锋 
描述:20世纪末,上海昆剧团演出的“整体”《牡丹亭》,旅美中国导演陈士曾执导的全体《牡丹亭》,美国先锋导演彼得·塞勒斯执导的三合一《牡丹亭》,在国际舞台上各逞风采,曾经搅起一场意义特殊的《牡丹亭》热。
牡丹亭》叙事艺术的美学特征
作者:崔晓燕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叙事艺术  美学特征  戏曲评论  汤显祖  明代  艺术构思 
描述: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盛况。诚然,[第一段]
“枕中一梦”的嬗变——从《杨林》、《枕记》到《邯郸记》
作者:吴海燕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枕中一梦  枕中一梦  《杨林》  《杨林》  《枕记》  《枕记》  《邯郸记》  《邯郸记》 
描述:通过对《杨林》、《枕记》和《邯郸记》的比较来考察“枕中一梦”故事情节、人物、主旨的嬗变情况以及作品间的承继因袭,从而挖掘体味作品流传嬗变后其价值和意义所在。
论晏殊思想性格的儒释道结构特征
作者:王丽洁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面折庭争  中庸  无为  道观 
描述:晏殊在庭议党争盛行的北宋,既表现出不喜争斗喜调和、喜静不喜张扬的个性,但又不失积极进取,这是他按照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处政以无为和佛教道观修习的结果。论文描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晏殊性格结合的独特
回归家园的守望灵魂——王英琦近十年的散文精神
作者:李润霞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精神  精神家园 
描述:十多年来,当代女作家王英琦的"人"与"文"都发生了很大"蜕变",她的人文立场和人文精神决定了她的散文精神。以寻找和坚守精神家园为指归,她的散文创作在反俗抗俗表现了理性内省精神、精神启蒙和灵魂救赎
传承与鼎新——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昆剧振兴与发展
作者:林为林  来源:戏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紫钗记》  洪升  中国古典戏剧  柔美  牡丹亭  汤显祖  昆剧  道白  剧种 
描述:传承与鼎新——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昆剧振兴与发展
寓情于景 平淡见真情——赏析《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赵新民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寓情于景  宋代文学  王安石  白描手法  描绘出  七绝  茅檐  家庭  扫净  诗篇 
描述:寓情于景 平淡见真情——赏析《书湖阴先生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