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剧情处理的情感价值取向
-
作者:邵桂兰 王建高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价值取向 戏剧情节 《牡丹亭》 剧作者 女主人公 杜丽娘 人物性格 性格特征 观众 情节发展
-
描述:论剧情处理的情感价值取向邵桂兰,王建高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约·埃·史雷格尔曾精辟地指出,"若使观众与剧中人同忧同喜,只有通过激发感情才能达到目的。没有感情的情节不是情节。"①可见,我们所说
-
星月联辉奏水磨——写在上昆三度晋京之前
-
作者:俞振飞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蔡文姬 水磨 演员 余音 剧目 程式 观众 牡丹亭 舞台形象
-
描述:犹未尽,再想说几句。上昆初次进京,在1979年,为国庆三十周年献演了《蔡文姬》;第二次是1982年,演出了《牡丹亭》《钗头凤》《烂柯山》等;这次正值建国三十七周年,
-
《牡丹亭》百家谈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演员 昆曲 昆剧 观众 舞美 花道 导演 杜丽娘 李雪梅
-
描述:徐幸捷(上海文化局) 总体上讲,这是一部精典之作、精心制作、精打细摩、精彩纷呈。 全本上演《牡丹亭》,编、导、演面对这样一部古典名著,持尊重、审慎的态度,要尽力展现昆曲本体的灵魂,在本体精神增加的同时,又要考虑当代的审美,需要有所创新,难度很大。昆团成功了。
-
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上海昆剧团新版《牡丹亭》演出本
-
作者:彭本乐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上海昆剧团 故事情节 戏剧冲突 人物性格 新版 戏曲舞台 观众 柳梦梅 长江流域
-
描述:四十多年来,在上海戏曲舞台上至少演出过四种“全本”昆剧《牡丹亭》。1999年10月,上海昆剧团所演的新版《牡丹亭》的演出本,和以往的版本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新版以较大的篇幅和浓重的笔墨来描写以杜宝为中心的那条副线。这就使剧情更为丰富,戏剧冲突明显增强,尤其是
-
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
作者:李锋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表演动作 天官赐福 中国戏曲 杜丽娘 动作规范 牡丹亭 地方戏 观众 语言
-
描述: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九旬社员举行祝寿演出
-
我在北方昆曲的早期生活(续)
-
作者:王鹏云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早期生活 昆曲 火彩 《游园惊梦》 杜丽娘 观众 天津劝业场 河北农村 《牡丹亭》 《九江口》
-
描述:我在北方昆曲的早期生活(续)王鹏云口述李梅整理四、基顺合的"火彩"'戏好除了演员之外,还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基顺合"班里还有一个叫于春的。他是"七包箱",专管演戏的桌、椅、垫、道具、彩匣。他的火彩撒得特别好。因此,有"京东的火彩戏比京南的好"之说。我...
-
王奉梅在台化险为夷
-
作者:一丁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观众 台湾 未臻完美 学生示范 大家风范 著名人士 水土不服 新闻媒体 庆功会
-
描述:王奉梅在台化险为夷一丁1993年12月下旬,应台湾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之邀,浙江昆剧团王奉梅和著名巾生汪世瑜、武生林为林等一行55人赴台北演出。六天中演出近30出折子戏和一出大戏《牡丹亭》。作为浙江昆剧团的当家旦角,王奉梅的戏最多,天天有戏。昆曲在内地...
-
面对经典……──观上海昆剧团之新版《牡丹亭》
-
作者:范晓宁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排演 剧目 观众 艺术家 99年 《牡丹亭》 经典 时间 准备
-
描述:面对经典……──观上海昆剧团之新版《牡丹亭》
-
昆剧的“市场化生存”
-
作者:张静 来源:社会观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观众 艺术 非物质遗产 《牡丹亭》 代表作 青春 人类口头遗产 文化精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描述:昆剧的“市场化生存”
-
春香让我提高、给我信心
-
作者:倪泓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小姐 剧目 演员 张静娴 《游园惊梦》 艺术奖 观众 戏校
-
描述:叫画》等。这些剧目我从1986年考入上海戏校昆曲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