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月长留照短缨:议《粲花斋五种》喜剧风格
作者:武文玉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粲花斋五种》  喜剧风格  吴炳  明代  剧本  戏剧思想  艺术特色  创作 
描述:外流行。受家庭环境影响,吴炳从小就热爱戏剧,尤其醉心于汤显祖《牡丹亭》所表现的那种饱含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至情。
孟戏
作者:吴若峰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盐腔  演员们  孟姜  客家族群  弋阳腔  长城  手抄本  广昌  剧本  汤显祖 
描述:一出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在同一乡村的二姓客家族群中,作为家族祭祀戏,承袭传唱500余年,分化成两出悲喜剧,一个是传奇戏《长城记》,另一个是《孟姜女送寒衣》。遗失多年的古南戏剧本,几近绝迹的四大
邓友梅:为文得寸进尺,做人退让三分
作者:张辉  来源:纵横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小说  有益于世  老北京  右派  作品  山东平原  道人  剧本  刘绍棠 
描述: “我不幻想自己作品有多大政治价值,多高思想水准,只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邓友梅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密切相关。 他1931年生于天津,少时只上过4年小学。11岁那年,父亲失业,全家人回到故乡山东平原县,邓友梅成为八路军的一名小交通员。1943年,为逃避日寇的追捕,他跑回天津,流浪在街头,为招工者所骗,被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诸版《牡丹亭》杂记
作者:季国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园林  杂记  戏曲舞台  舞台呈现  汤显祖  观看  剧本  古典  感受 
描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诸版《牡丹亭》杂记
青春燃亮典雅:青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黄丽珠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昆曲  昆曲  剧本  剧本  曲牌  曲牌  唱腔  唱腔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继承  继承  创新  创新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描述:针对目前传统昆曲音乐低迷的现状,青春版的《牡丹亭》,可以说给处于困境中的昆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等诸方面因素分析,论述它在传统昆曲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继承和创新,最后对昆曲音乐的未来做了展望。
春日登金山寺
作者:暂无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日登金山寺》  《春日登金山寺》  诗词  诗词  文学  文学  诗集  诗集 
描述:大地添新绿,滔滔江水环。烟迷京口渡,波涌寺金山。两岸开城郭,千峰叠翠鬟。古今多少事,浪迹在人间。
王安石诗文选读
作者: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工人理论小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三级工农兵学员注译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  文学  中国  中国  南宋  南宋  别集  别集 
描述:王安石诗文选读
从儒士到名士到戏剧家——浅析汤显祖的儒家思想
作者:陈烨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  汤显祖  汤显祖  儒家  儒家  文学  文学 
描述:从最初的一名儒士而后成为名士,最后投身于文学创作中,成为古代中国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骨子里一直承传着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其身份的转变正是源于他思想的变化。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形象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学>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