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2)
报纸(81)
学位论文(21)
图书(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4)
地方文献 (12)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3)
2007(9)
2005(7)
2004(5)
2003(4)
2001(2)
2000(5)
1989(2)
1982(1)
1981(2)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2)
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
当代图书馆(1)
先锋队(1)
传媒观察(1)
科技档案(1)
领导科学(1)
秘书工作(1)
成人教育(1)
档案(1)
曹洞宗的战争:以一名日本从军僧人的战场慰问记为中心
作者:一户彰晃 芦鹏  来源:日本侵华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从军僧人  南京大屠杀 
描述:下直接目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但是从只言片语的担忧之词中,透出了一丝对南京城命运的不安。
连演百余场观众20万-青春版《牡丹亭》今晚亮相科文中心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李婷)今晚,作为第十届中国戏剧节的特邀剧目,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将在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登台亮相,这是本届戏剧节唯一的一台昆剧剧目。从2004年5月在苏州大学举行大陆首演以来,这是该剧的第129场演出,也是在苏州举行的第三场演出。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观看青春版《牡丹亭》的
中日版《牡丹亭》出票达八成-科文中心尚有少量余票可供
作者:暂无 来源:姑苏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李婷)备受各界关注的中日版《牡丹亭》苏州公演即将于明、后两天(3月13日、14日)在科文中心大剧院与广大观众见面。记者昨天获悉,两场演出的售票情况良好,“已经售出了八成
纽约林肯中心全本「牡丹亭」演出观後记:试评中国戏曲转型和世
作者:唐德刚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纽约林肯中心全本「牡丹亭」演出观後记:试评中国戏曲转型和世
万马·相山庭院客服中心暨万马名流会隆重启幕
作者:暂无 来源:新经济特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万马·相山庭院客服中心暨万马名流会隆重启幕
钻石驿站体验中心首次亮相山西太原:30克拉裸钻免费派送龙城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随着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购物这种坐在家里就可以货比百家的购物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推崇,利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进行购物或消费成了许多网民的开门第八件事……
抚州一中与江西教育国际合作中心签约我市学生有望与美国学生同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实习生 王若衡  晚报记者 王小强 袁平   晚报讯 “Hi guys!Good morning and good evening!”(各位同学,早上好/晚上好!)如果上课时听到这句开场白,你是不是有点穿越?不过,这句问候即将发生在我市校园内,因为抚州一中引进了美国同步在线课堂项目,秋季开学后
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本色派质疑及辨析:以汤显祖、沈璟为中心
作者:姜帅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采  文采  本色  本色  本体论  本体论  文采派  文采派  本色派  本色派  汤沈分歧  汤沈分歧 
描述:用这一理论术语时具体所指并不是一样的。大体而言,“本色”涵盖了包括语言、审美风格、音律、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舞台表演等戏曲文学组成元素。我国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本色”论实质上是关于戏曲的本体论,由于戏曲理论批评家对戏曲本体论认识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本色”不尽相同的认识,也导致了“本色”一词的多义性。 文采派和本色派是在这两个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中,并未出现明确的戏曲派别划分及界定标准。到了近代,人们才开始借鉴外国文学理论关于流派划分的标准,并结合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古人相关的论述,将戏曲划分为不同的派别。目前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对文采派、本色派的定义并不相同,依据的材料也不同。本文第二章通过具体分析他们对这两派界定所依据的材料,从而对这些不同的定义...
罗汝芳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罗汝芳集》为中心
作者:晏春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同天  同天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描述:、正文。(一)罗汝芳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罗汝芳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天”,以实现人与物的统一。(二)罗汝芳的囿于一定区域的社会实践。罗汝芳创建理想社会的抱负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积极投身于基层社会建设,讲演乡约、参与族会进行得有声有色。(三)自我践履。罗汝芳理想社会构想的要求不只是针对他人的,更是自己的道德自律。因此,罗汝芳的人格魅力也展现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注重自己体悟修道、厉行博爱、和睦人际关系、竭力做“好人”与“好官”。 三、余论。罗汝芳淡然官位且面对困境时坚守构建理想社会的信仰,始终不放弃远大抱负,也不奢求别人懂得自己。他一生都在为他的理想而努力,尤其在晚年已然是一介平民的情况下仍为他的远大追求竭尽绵薄之力。 四、附录部分。根据耿定向、李贽的评价对罗汝芳的晚年遗行作了探讨,认为罗汝芳在对释道取舍有度的前提下故意与佛老走得很近,缓解“名儒”所肩负的责任压力,因此应对罗汝芳生活态度上的近佛表示谅解,而不能由此否定其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理財思潮探析:以王安石、司馬光為中心
作者:任仁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嘉祐  理财思潮  王安石  司马光  天地之产 
描述:的焦點。為富國强兵、擺脱宋廷的内外困局,他们遂针封“理财”問题展阴充分封論,各抒已見。而當畴有關理财問题的奏疏及裱論又以嘉祐、治平年間為多,蔚然而成一時之社會思潮。在此番理财思潮之中,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理财方案並不是僅僅针封某些具體理财措施的阐發,而是就“天地之産有常”與否,即天下财富總量是一個定量還是增量造一理念作為基本出發點,建立各自之理财學說體系,從而给此後社舍歷史造程如“熙豐燮法”、“元祐更化”等带來了深刻地影窖。職是之故,本文通遇梳理嘉祐、治平年間的理财思潮,封當畴褚多理财觀點、議論進行分辨、評說,并在還原這一畴期的理财思潮的同時,重點探析、比较王安石與司馬光理财思想之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