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兼论王安石回信
-
作者:万斌生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 王安石回信
-
描述:本文详细解读了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的内容和作者写此信的心理轨迹,同时论及了王安石回信的特点及其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
解读中西两位名作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异同
-
作者:刘开富 唐宓 来源:电影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 戏剧 异同 异同
-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同辈人,虽相隔天涯海角,但相似之处颇多,差异亦显著,两位都集中反应了当时的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本文从戏剧艺术、文化背景及其代表作方面进行比较,以了解各自的创作、中西方社会文化及戏剧差异,对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解读汤显祖戏剧《紫钗记》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特征
-
作者:王晓辉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紫钗记》 戏剧结构 戏剧结构 针线细密 针线细密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情的化身 情的化身
-
描述:汤显祖《紫钗记》作为四梦之首备受关注,但论者对此剧褒贬不一。文章就此剧的结构和剧中的霍小玉、李益的形象加以分析,认为《紫钗记》的结构针线细密,人物塑造充分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因而是一部成功的剧作。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爱情观之比较:解读莎士比亚喜剧和汤显祖戏曲
-
作者:安鲜红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爱情观 爱情观 异同 异同
-
描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方剧坛的两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们虽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对爱情的看法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各自的特性。本文试将莎氏喜剧和汤氏戏曲拿来做比较研究,从中探讨中西方爱情观的异同。
-
李觏哲学生态观及其诗歌的生态解读
-
作者:曹瑞娟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宋代 宋代 生态 生态 诗歌 诗歌
-
描述:,均与现代生态伦理精神不谋而合。
-
《周礼·考工记·凫氏》两种解读方式之比较
-
作者:隋郁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考工记·凫氏》 去二 比值 鼓间 于口
-
描述:后者,即"去二"为依次去铣、铣间以及舞脩的二分。
-
《孟子》与陆九渊“分解”义:再论牟宗三对陆九渊的解读
-
作者:刘磊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牟宗三 陆九渊 分解 道德自律
-
描述:牟宗三认为,宋、明理学家所讲的"性理之学"即来自先秦儒家的"成德之教",而他言"象山学是孟子学",全在于象山从生命智慧上"无分解"地继承了孟子的学说,并且牟宗三认为,象山之所以"无分解"是因为孟子"已分解"。孟子所分解者为"成德之教",是通过"道德自律"来分解的。陆九渊继承了孟子的"成德之教"思想。
-
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解读
-
作者:苏子裕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海盐腔 临川四梦 戏曲理论 北杂剧 宜黄腔 神清 弋阳腔
-
描述:汤显祖以其光辉剧作临川四梦成为我国明代剧坛的标志。他既编撰剧本,又躬践排场,执导执教,甚至为戏班安排上演剧目和演出事务,与艺人保持密切联系。他在进行戏曲创作实践的同时,对戏曲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戏曲创
-
说不尽的平生意:解读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
作者:陶运清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笺 相思 情 景
-
描述:别情相思,是人之普泛化的情感,古今一也.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短短9046字,字字句句,诉尽相思相爱相慕相知之意,情中望景,景中含情,既情深意长,又节制有序.本文着重以情感来解读,在情感的沟通中
-
孔子的“天命观”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解读
-
作者:姚小鸥 孟祥笑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周礼 《郭店楚简》
-
描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出自《论语·子罕》篇。正确理解这句话,须从孔子的"天命观"入手进行研究。根据《论语》提供的资料,结合《礼记》等《论语》以外的传世文献和《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加以分析,"子罕"句应理解为孔子很少谈论利,但他敬畏天命,称举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