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5)
报纸(104)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0)
宗教集要 (27)
地方风物 (15)
地方文献 (12)
非遗保护 (8)
按年份分组
2014(43)
2013(29)
2011(37)
2009(20)
2007(11)
1997(5)
1995(7)
1986(3)
1985(2)
1984(4)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4)
文献(2)
语文建设(2)
浙江社会科学(1)
湖南日报(1)
安全与健康(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烟台晚报(1)
咬文嚼字(1)
涂料工业(1)
乘长风破万里浪 海上乐园
作者:许评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上乐园  大连  报告文学  脱贫致富  王安石  开拓精神  长途电话  河南省  总经理  山东省 
描述:他和韶华我们三人曾一起战斗在王胜明的故乡河南省台前县(原山东省寿张县)。实在叫人喜出望外。好象有些如古人所说:“事求遂”(王安石),“求则得之”(孟子),而且有“正是江南好风景,花落时节又连君”(杜甫)的滋味。我这次旅游太开心了,很多新奇的“景致”,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关于王安石的《褒禅山记》
作者:吴汝煜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记》  舒州  游记  “志”  治学精神  文势  北宋王朝  王令  志节 
描述:讲论学问。他的朋友王令在《因忆灊楼读书之乐呈介甫》一诗中说:“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睢鸠”(自注:“时讲《诗》《易》”),就是一证。《褒禅山记》虽然是用游记的形式写的,但却反映了王安石的思想
褒禅山记》的多元处理
作者:饶海花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个性风格  课程目标  王安石  明理  老师  教学  学生 
描述:褒禅山记》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经典篇章,王安石以如椽大笔。先叙后议.缘事明理,给人以很深的教益。作为传统篇目。不同的教者已经有过众多富有特色与成效的处理方法。如何在确保完成“课程目标
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作者:陈强  来源:新课程(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褒禅山  合作探究  王安石  学习生活  学生交流  精讲点拨  个性化  引导学生  作者 
描述:道""盖""文""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2.通过品读鉴赏,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3.通过合作探究,对文章"尽志无悔"有更辩证而深入的认识,实现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赤壁赋》和《褒禅山记》比较阅读
作者:金雅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赤壁  苏轼  游记文学  山川风物  议论文  叙议结合  描写  文章 
描述: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褒禅山记》可视为富有理趣的游记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描写重点不在山川风物上,而是借题发挥,因事说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叙来阐发
曾巩《双源》辨伪
作者:李俊标  来源:文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全宋文》  辨伪  四库全书总目  《宋史》  曾子  黄裳  文章 
描述:总目》卷一五五言:“裳字冕仲,南平人。
谈王安石的《褒禅山记》
作者:马志伦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王安石  宋仁宗 
描述: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
褒禅山记》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张正耀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课堂教学  褒禅山  课文  梁启超  字词句  引导学生  作者  做学问  评价 
描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之乐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平谷黄松峪飞龙谷
作者:戴军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课外阅读  文学  江山流韵 
描述:曲径清幽谷底旋,天开一线白云翩。山边客舍酒旗亮。崖岸巍峨鸟越巅。
褒禅山记》解读
作者:秦书兵  来源:神州(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记》  解读  王安石  叙述 
描述:读王安石《褒禅山记》,不禁为其文字的简洁平实、不蔓不枝,叙述与议论的紧密结合,脉络结构的清晰完整叫好,为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及深思慎取的严谨仔细所折服,更为其尽志尽力、惟求无悔无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