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
作者:张东海  来源:教育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陆子学派  陆九渊 
描述:本文考察了南宋江西陆子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为陆子学派的产生与两宋的政治状拳、文教政策、经济状况、文化繁荣及陆九渊的个人素质和努力密切相关,陆子学派在陆九渊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辩论中发展、在讨论会讲中巩固。[著者文摘]
六经注我,我六经——简述陆九渊的经学思想
作者:刘玉敏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心学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描述: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对传统经学采取尊重与怀疑的辩证态度,这是由他立学的宗旨和问学的态度决定的。他主张自立、自得、独立思考、大胆疑问,也因此形成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精神。创立了心学一系。象山经学
论陆九渊与王守仁“以心解经”方法之不同
作者:康宇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心学  经典解释 
描述:。从解释方法形成的客观情境上看,二者"以心解经"的方法均有着自身合理性。不过若仅从形式上判断,王守仁较陆九渊在方法体系上要更为完备。
宋儒杨慈湖著述考录
作者:赵灿鹏  来源:书目季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简  慈湖  心学  陆九渊 
描述:宋儒杨慈湖著述考录
如何理解陆九渊与诠释学
作者:刘磊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诠释学  实践 
描述:陆九渊是宋明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学说被一些学者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冠以"生命实践诠释学"、"依他诠释学"和"实践论诠释学"等名称。其实,陆九渊的学说并非伽达默尔式的哲学诠释学,而是施莱尔马赫式的方法论层面的诠释学,其中对"实践"的关注乃源自中国传统哲学对现实、对生命的理性关怀。
宋代杨万里心学观“用心”说对心学一系的展开
作者:曾华东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万里  阳明心学  宋代  知行并重  哲学著作  诚斋易传  知行关系  陆象山  性与天道  契合点 
描述:党、二人又同朝为官,同为南宋学者,交谊相契。杨万里在坚持自己气本论立场的同时,提出了自己"性而身之"心学观。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诚斋易传》和次要著作《心学论》中分别强调"学者将欲通变,于何求通?曰道
陆九渊心学中的“心”、“本心”——陆九渊心学九辨之六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心  人心  道心 
描述:”的“心”(人脑 ) ;“本心”、“良心”、“赤子之心” ,是指属于心理现象的“仁义之心
现代新儒家眼中的陆象山
作者:余品华 赖功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  直觉  直觉  心学  心学  成德之教  成德之教  象山学说  象山学说 
描述:刘藏山这一段是儒家内圣之学的最高峰;唐君毅则视陆学为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之学滁复观认为要把握象山思想,必先把握义利之辨的总枢纽。
陆象山"荆门之政"及其反思
作者:郑晓江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荆门之政  荆门之政  现代沉思  现代沉思  心学  心学 
描述:伸;第二,现代社会要根除政治生活中的人治现象,不在抛弃儒家的德治观念,相反,倒是应该正确地理解儒家的政治学说;第三,从政者应该具备哲学的思维、哲学的方法、哲学的境界,以哲人的身份从事政治的活动。
陆象山与杨慈湖师弟关系辨证
作者:孙齐鲁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杨慈湖  杨慈湖  师弟关系  师弟关系  心学  心学 
描述:最得象山之真传,不啻为儒家心学史一大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