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92)
报纸(2313)
学位论文(604)
图书(200)
会议论文(98)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89)
历史名人 (2786)
地方风物 (136)
文化溯源 (94)
非遗保护 (56)
宗教集要 (24)
才乡教育 (20)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803)
2013(480)
2012(771)
2010(643)
2009(582)
2008(616)
2007(427)
2005(244)
2004(206)
按来源分组
其它(804)
苏州杂志(17)
文化艺术研究(1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6)
时代文学(6)
北方文学(下半月)(3)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
对外传播(2)
政大中文学报(1)
近十年来的荆公新学研究
作者:熊凯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十年来  王安石  新学 
描述:王的关键人物的探讨方面,在学术界目前还是薄弱环节,都是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王安石《卦名解》研究
作者:杨倩描  来源: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洛书义》、《大人论》、《致一论》等单篇存留。《卦名解》是王安石利用《杂卦传》的对卦形式、《彖传》、《象传》的内容并断以己意,对《周易》卦象进行解说,以阐明其卦名或卦
作好汤显祖大文章 繁荣临川戏剧文化
作者:周育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汤显祖是一宗巨大的文化资源汤显祖一生的成就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竖立了一块丰碑。这块丰碑所展示的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正在为当代中国人所开掘与利用,成为发展现代文明的重大的精神资源。
风景的再造——《泊船瓜洲》的文化勾连教学
作者:刘卫锋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诗作  作品  思乡  文化勾连教学 
描述:风景的再造——《泊船瓜洲》的文化勾连教学
教师不应是文化的残缺者——送教下乡随记
作者:杜文军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业余文化生活  送教下乡  教师  残缺  教学设施  音乐器材  教学经验  教育理论  教学方法  学生 
描述:教师不应是文化的残缺者——送教下乡随记
牡丹亭》演出的多样性
作者:江巨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汉、徽、豫、秦、梨园诸种《琵琶记》的出现;南戏《刘文龙》有《永乐大典》中的《刘文龙菱花镜》,更有青阳腔傩戏《刘文龙赶考》,广东
牡丹亭》“声腔说”述论
作者:蔡孟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本文拟概述《牡丹亭》「声腔说」产生之因缘,并针对《牡丹亭》为弋阳、宜黄等腔而作之说法提出质疑,进而就万历前后曲坛声腔之消长态势,当时昆伶唱演《牡丹亭》之事实与海盐、昆山谱腔规律之异同诸端予以辨析
咏《牡丹亭》诗歌简论
作者:赵山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问世之后,产生了大量吟咏《牡丹亭》的诗歌,有诗有词,形式多样。这些诗歌或发表观感,或评论演出,成为《牡丹亭》演出史、批评史、接受史的生动记录,具有多方面价值,值得全面发掘
牡丹亭》与“临川之曲”
作者:万斌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咋舌。
论《牡丹亭》的二度创作
作者:费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牡丹亭  昆曲牡丹亭  昆曲传承  昆曲传承  演出传播  演出传播 
描述:》这一艺术瑰宝的解读,从而对整个昆剧如何适应新时代审美,提出一种憧憬和臆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文本与演出联合起来分析、研究古典昆曲如何在现代得以传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