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与个性学生
-
作者:孟祥海 来源:可乐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曾棋 西南联大 学生 个性 沈从文 金岳霖 周礼全 大师 朱自清 记笔记
-
描述:大考。汪曾祺
-
拿什么吸引学生
-
作者:吴民益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师恩难忘》 著名作家 刘绍棠 老师 四年级 讲故事 回忆
-
描述: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一文中,回忆了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上课喜欢讲故事,在文章中,刘绍棠回忆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的过程.田老师先出示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让学生乐学在哲学课堂
-
作者:沈道权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课 哲学观点 形式多样性 对立统一 哲学课堂 王安石 抚养孩子 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习 教师
-
描述:让学生乐学在哲学课堂
-
引领学生渐入“问”境
-
作者:张静波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 教师 提出问题 敏捷性 南宋理学 陆九渊
-
描述: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南宋另一学者陆九渊则认为为学患无
-
从“思维时态”入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实践性认识:以《王
-
作者:纪凤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维时态 历史思维能力 实践性认识
-
描述:对同一件事或人物,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构成了历史思维的三时态。高中阶段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迅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这样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
历史课上最机灵的学生
-
作者:路沙 来源:第二课堂(高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三毛 老师 诸葛亮 课堂气氛 学生 恺撒 王安石 欧阳修 孙中山
-
描述: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
-
语文老师拿什么吸引学生
-
作者:吴民益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老师 学生 《师恩难忘》 语文第9册 著名作家 生动形象 刘绍棠 讲故事
-
描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课《师恩难忘》中.著名作家刘绍棠回忆自己四年级时教他语文的田老师,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特别是上课喜欢讲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所讲内容
-
历史课上最有“前途”的学生
-
作者:暂无 来源:创新作文·奇趣故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三毛 老师 王安石 欧阳修 诸葛亮 课堂气氛 课桌 学生 下午
-
描述:某天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他:"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
做学生喜欢的“故事老师”
-
作者:陈德峰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故事 讲故事 学生 老师 二年级 教学内容 刘绍棠 文学创作 品德 机会
-
描述:上学期,我在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时,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讲些小故事,很受学生欢迎。每当讲故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神情专注,生怕自己没听清楚,落下了什么。有一天,为了准备参加
-
“鞭辟入理”应是“鞭辟入里”
-
作者:子牛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健中 北京青年报 人性恶 导演 小说 银幕
-
描述:《北京青年报》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九日《苏童的又一部力作将出上银幕 著名导演黄健中执导新片〈米〉》一文写道:“导演黄健中说:苏童在这部小说里,对人性恶的揭示、剖析和挞伐,触目惊心,鞭辟入理。”这里的“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