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诗歌翻译中的自译:卞之琳及欧阳昱自译个案研究
作者:王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译  诗歌  再创造  卞之琳  欧阳昱 
描述:和分析了自译产生的原因和一些相关问题;澄清了自译研究对整个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介绍和回顾了国内外自译研究的现状和出现的自译作家作品;最终选定卞之琳和欧阳昱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 通过对卞之琳
论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以晏殊的《蝶恋花》英译本为例
作者:戴郁莲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陌生化  诗歌翻译  陌生化翻译 
描述:仅能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也丰富了译入语的文化。通过晏殊《蝶恋花》及其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说明了合理运用陌生化翻译手法的重要性。
从《牡丹亭》和《卡门》两部传统戏剧看中外文化之差异
作者:庞国太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卡门》  《卡门》  戏曲  戏曲  歌剧  歌剧  文化  文化  差异  差异 
描述:幅幅精工织锦,两者都是对人生的咏叹,是体系不同的艺术精品。
戏曲·仪式·社会
作者:徐海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宜黄戏  发展变化  功能  社会变迁 
描述:黄戏的演出主要是在民间的“社祭”及其他的酬神活动时进行。这种情形下的戏曲演出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对神灵或祖先的崇敬之心,因而其功能表现为娱神性。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宜黄戏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其功能
戏曲意象初探(一)
作者:方李珍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化  戏曲意象  文学意象  牡丹亭  信物  舞台美术  手法  爱情  舞美设计  情感 
描述:蒋寅先生在《物象、语象、意象》①一文里指出,意象一词由于语义的感性化,导致了学术上的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南辕北辙,无从对话,因而只有在对意象的概念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其理论体系。这似乎有些悖
广东戏曲须与时俱进
作者:黄天骥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广东人  岭南文化  文化强省  与时偕行  饮食文化  文化土壤  牡丹亭  外来文化  生活节奏 
描述:"与时俱进"的观念其实是《周易》提出来的,最早是"与时偕行",意思是一样的,后来到了清代王夫之才用了"与时俱进"这四个字。岭南文化在这方面更显特色,比如广东人的食文化就在与时俱进,用很普通的材料就能做出又特别又美味的菜式,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广东的饮食文化一直在变,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举个例
《牡丹亭》在当代戏曲舞台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当代戏曲舞台  改编 
描述:提供有益的借鉴。
古代戏曲语言特点探微
作者:沈义芙  来源: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杜丽娘  表演节奏  古代戏曲  牡丹亭  莺莺  游园  张生  语言特点  《惊梦》 
描述:讠永)》:〔小桃红·生见莺莺〕
戏曲电视剧漫笔
作者:周传家  来源:大舞台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戏曲艺术  电视艺术  假定性  心文化  电视手段  《牡丹亭》  锡剧  浪漫谛克  昆曲 
描述:代,古老的戏曲艺术遇到麻烦,滑入低谷。为了摆脱面临的危机,适应新的时代,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新的传播方式,以超
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影响
作者:刘永濂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文化  徽商  程长庚  艺术管理  组织管理  学术文化  潘之恒  管理艺术  《牡丹亭》  《目连救母劝善记》 
描述:这篇文章原名《徽商与文化》共有《徽商的兴衰》、《儒商,徽商的文化意识》、《徽商对学术文化的影响》三个部分,全文约15000宇。本刊因篇幅有限,现节选其中第三部分,改题《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影响》予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