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汪译《牡丹亭
作者:郭章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译  英译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本文主要的是汪榕培先生如何英译汤显祖最有名的剧作《牡丹亭》和《牡丹亭》英译得如何这两个方面。笔者通过具体讨论和译例评析 ,认为汪译从整体上达到了“传神达意”的目标 ,成为《牡丹亭》迄今国内外最
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
作者:李祥林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戏曲艺术  题材选择  剧作家  新千年  民间故事  权力话语  牡丹亭  文化土壤  戏曲现代戏 
描述:戏曲现代戏创作问题
选景琐
作者:刘宝俊  来源:当代电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景    美术师  汤显祖  电视剧艺术  牡丹亭  应该注意  录相  天气变化  主要矛盾 
描述:牡丹亭》拍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选景中应该注意的几件事:
汤显祖的“情”
作者:龚重谟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哲学思想  文论思想  现实生活  临川四梦  思想感情  牡丹亭  伟大思想  规定性  研究者 
描述:氏《青莲阁记》、《调象庵集序》、《耳伯麻姑游诗序》、《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哭娄江女子二首序》、和《宜黄县戏清源师庙记》等文章中有关对“情”的论述,得出了汤氏的‘情’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
作者:高晴宇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较 
描述:16世纪末,中西方文学史上诞生了《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爱情名著。它们在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但又同中有异,各具特色。
神来境异 错综幻化——杜甫名作《旅夜书怀》赏析
作者:陆精康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夜书怀》    赏析  杜甫  胡应麟  五律 
描述:试从三方面对其“神来境异,错纵幻化”这一特色略作分析。
郑注群经体例发微——训诂学的起源
作者:唐文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注  训诂学  《周礼  郑注  礼记  起源  破读  义界  仪礼  小雅 
描述: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它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研究训诂学的起源,是研究中国文化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评王安石变法--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及其他
作者:赵文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王安石变法  资本运营  文彦博  司马光  政治制度  区域经济  大春作物  军事哲学思想  青苗法 
描述:时间最长、涉及人事最多的却是所谓“王安石变法”。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宋代“王安石变法”仍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标准从容客观地认识当时变法的得与失,因为这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这就是现代社会所津津乐道的“资本”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仅从正史系统的二十五史、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诸子学说以及早熟的精耕农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包括从实际战争中逐步积累的相当高妙的军事哲学思想与用兵法则等看,就无疑对社会人事以及社会资源具备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或因儒家道德观念的强化,或因“义利”观的过分宣扬,或因政治制度中“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上下5000年中,对“资本运营”这一重大的领域,几乎从无涉足而成一片空白,不仅导致中国的传统农业在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没有大的发展,更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中国的政治制度...
李白诗与妇人及酒(王安石评李白诗)
作者:马自力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诗歌  妇人  王安石  识见  酒诗  四家诗  思妇  《古风》  豪放飘逸  太白 
描述:” 此语一出,自然有许多人为李白鸣冤、辩护。有人搬出陶渊明、谢安、欧阳修,说陶篇篇有酒,谢每游山必携妓,欧阳多喜风月闲适之语,未必识见不高;有人反过来说李诗格高于杜,只是变化不及;有人说太白之所以多言妇人与酒,乃是愠于群小,不得已而为之;有人则干脆否认王安石有此评语…… 然而,李白诗与妇人及酒的关系究竟如何?李白诗是否因为言及妇人与酒而“识见污下”?这些言及妇人与酒的诗究竟有没有价值?它们在李白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如何?在这些问题面前,王安石的几句虽褒实贬的评语难免显得苍白,而那些为李白鸣冤:辩护之论也并不
如何看待陶渊明与朝廷的关系?——鲁迅论陶之精蕴
作者:李珺平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颜咏  王谱  汤注  朱评  鲁论 
描述:本文意在考察陶渊明人品、文名与时代(历史)之关系,并清理鲁迅论陶之精蕴。唐以后,陶氏人品、文名几经跌宕。至南宋,“忠”说弥彰。晚清,甚至有与孔子同祀之可能。视其为儒家传人者,至今似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