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陆九渊心学中的“心”、“本心”——陆九渊心学九辨之六
作者:涂宗流  来源: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心  人心  道心 
描述:”的“心”(人脑 ) ;“本心”、“良心”、“赤子之心” ,是指属于心理现象的“仁义之心
现代新儒家眼中的陆象山
作者:余品华 赖功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  直觉  直觉  心学  心学  成德之教  成德之教  象山学说  象山学说 
描述:刘藏山这一段是儒家内圣之学的最高峰;唐君毅则视陆学为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之学滁复观认为要把握象山思想,必先把握义利之辨的总枢纽。
陆象山"荆门之政"及其反思
作者:郑晓江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荆门之政  荆门之政  现代沉思  现代沉思  心学  心学 
描述:伸;第二,现代社会要根除政治生活中的人治现象,不在抛弃儒家的德治观念,相反,倒是应该正确地理解儒家的政治学说;第三,从政者应该具备哲学的思维、哲学的方法、哲学的境界,以哲人的身份从事政治的活动。
陆象山与杨慈湖师弟关系辨证
作者:孙齐鲁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杨慈湖  杨慈湖  师弟关系  师弟关系  心学  心学 
描述:最得象山之真传,不啻为儒家心学史一大误会.
汤显祖的“情至说”
作者:钟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至说  情至说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心学  心学  情感解放  情感解放 
描述:的强大力量,最终实现上下和谐、人人相亲的“有情之世界”。汤显祖提到的“情”“理”之辩,都是与达观禅师讨论佛理而发。汤显祖的“情”,是一种“贵生”之“情”,也就是说,它不仅包含有个人喜怒哀乐之私“情”,还包含着“贵天下之生”的公“情”。对汤显祖来说,忘“情”即意味着忘世,这对汤显祖来说则无法做到, 因而终其一生都为情所苦,无法解脱。汤显祖重“情”,却否认纵欲。作为一位儒家的知识分子,汤显祖对“礼”的看法是存在矛盾的,他认为不能以“礼”害“情”,又不想或者不能公开彻底地反对。公安派的“性灵说”,与冯梦龙的“情教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情至说”进行了发挥,它们共同构成了晚明情感解放的大潮。
陆象山心学感悟录
作者:周世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心学  象山心学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内容构成  内容构成  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描述:多角度地分析了象山心学的生态环境,揭示特定时空象山心学产生的必然规律;从“人心(性)本质说”、“人心同一说”、“人心蒙蔽说”、“人心自救说”、“人心开发说”五个层面论述了象山心学的基本内容及各部分
论陆象山“心学”教育思想
作者:王法贵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辨志  辨志  立心  立心  做人  做人 
描述:陆象山作为一个学派开创者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及其所彰显的理论特色,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他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辨志"为先导,以"立心"为根本,以"做人"为归宿,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其心学
李绂与陆王心学
作者:李帆  来源:清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陆王心学  躬行实践    王学统 
描述:"陆、王学者第一重镇"。
阳明心学致用浅识
作者:刘培元  来源: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思想文化渊源  理论体系  宇宙本原  心即理  陆九渊  中国传统  本体  主要内容  承孔 
描述:阳明心学具有悠久的思想文化渊源,远承孔孟心性之理,近接陆九渊心即理之说,吸纳释、道的思想因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使中国传统心学别开生面。 一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试阐释如下: 1、心是宇宙本原
陆九渊的认识论的心学特征(待续)
作者:钮福铭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陆九渊的认识论的心学特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