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神宗论
-
作者:鲁尧贤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熙丰变法 变法改革 士大夫 历史真实 决定性作用 市易法 北宋中期 司马光
-
描述:历史
-
宋海棠
-
作者:陈纪周 来源:大自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花 人大常委会 泉城路 济南市 宋代诗人 曾巩 知州 幼树 萌生 季节
-
描述: 在济南市泉城路省人大常委会办公院西小院内有一株古海棠,相传为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所植。现在长出的枝干是在原腐朽的老墩上萌生的。当年那些树干径约有35厘米,现树旁簇拥着干径2~15厘米不等的幼树,构成了一个直径10米左右的巨冠。每年清明季节花团似锦,艳丽多彩,非常壮观。
-
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
-
作者:修淦川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道德 人格教育 儒学 教育思想 南宋 人生观
-
描述: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
-
北宋儒学道论研究: 以范仲淹、欧阳修、卲雍、王安石为探讨对象
-
作者:林素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 道论 范仲淹 欧阳修 卲雍 王安石
-
描述:時趨進。這也是這個時期論道風氣盛行的最直接原因。第二、儒學之內對「道」的詮釋,可謂議論紛紛,絲毫沒有定於一尊的意思。即使是王安石《三經新義》頒行,作為舉業準式,異「道」之論仍然不絕。第三,值得留意的是,他們都在當時所謂「傳道」說的系統之外。他們不一定反對「傳道」說,但是他們並未附和。這便顯示他們對「道」都有相當獨立的見解。第四,對應於理學而言,透過本論文的研究,可以瞭解在理學形成之前或正在形成的過程中,北宋儒學界曾經有過一個論道熱烈的時期,出現非常豐富的道論,其中有的成為理學茁壯的養分,有的是刺激理學成長的學說。可見,理學中大部分的課題,都不是突然出現的。第五,此時期道論的四種類型,在理學形成、並成為儒學主流之後,逐漸只剩下第二種類型「天道與人道是本質的一貫」最盛,其他類型中的道論,或為理學所吸收,或逐漸沈寂。
-
儒家“经世”与王安石的“致用”
-
作者:刘宇 来源: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儒学 儒者 “经世致用” “道” 王安石
-
描述:儒家的“经世”基于“知我者其天乎”的强烈信念,“致用”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使命感的体现。但是在封建的官僚制度运行中,“经世致用”实际上的运作与实践经历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本文以王安石为例,剖析其与“经世”思想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试图对儒家经世思想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时段作一个浅显研究。
-
宋神宗不是“宋末皇帝”
-
作者:张维贤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神宗 南澳岛 皇帝 宋末 北宋 王安石 汕头 徽宗 旅游胜地 欧阳修
-
描述:汕头南澳岛是我国东南海疆的重要门户,也是海滨旅游胜地。2008年12月3日《汕头日报》第10版头条《走进南澳岛》第二段说:周副主任……向我们娓娓道来:南澳岛原来比较荒凉,因宋末
-
北宋“党争”与儒学复兴运动的演化
-
作者:刘复生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学复兴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范仲淹 欧阳修 北宋中期 《续资治通鉴长编》 庆历新政 程颐 新旧之争
-
描述:北宋中期, 儒学复兴思潮掀起高潮, 政治革新运动也一浪高似一浪。新儒们在实践“王道”政治理想的同时, 对于如何改造现实社会却发生了严重分歧, 以致政治上的“党争”不断, 儒学复兴运动也随之不断深入
-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
作者:刘复生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儒学复兴 中国封建社会 北宋时期 过渡时期 唐宋 欧阳修 《春秋》 《四库提要》 王安石
-
描述: 一、中国社会在唐宋之际的剧变 以唐代中叶安史之乱为标记,中国社会处于急遽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大约经历了二三百年之久,在北宋时期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如果把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唐中叶到五代算是变化的过渡时期,那么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了它的后期阶段。
-
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化”倾向
-
作者:耿纪平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王安石 儒学化 庄学研究 《老》《庄》 吕惠卿 儒学复兴 魏晋南北朝 “六经” 文人集团
-
描述:略论宋代庄学的“儒学化”倾向
-
儒学的主题转换与学理更新——从王安石说起
-
作者:杨柱才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 性情 性命 修身
-
描述:宋代新儒学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对传统儒学的主题转换和学理更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王安石立足儒学,融合儒道,创立了形上的道德论、人生性命论及修养论,在整体上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发展。王安石所建构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