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笑从双脸生——谈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
作者:史华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晏殊  《破阵子》  词赏析  主题  妇女形象  意境 
描述: 燕子来时新,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批新江湾消费合作社理事委员张性白等一件 为呈送章名单等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特别市市政公报 年份:192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批新江湾消费合作社理事委员张性白等一件 为呈送章名单等
鄂菜大师余明和他的“白云黄鹤”与“富海一锅鲜”
作者:姜昕 李斌  来源:今日湖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践操作  烹饪技术  鄂菜  不断探索  厨师  黄鹤楼  理论考核  楚文化  基本功  烹调师 
描述:菜烹饪大师"、"湖北省技能大师"、"高级经济师"称号。当一名厨师容易,而当一名好厨师却很难,能获得这么多荣誉,余明靠的就是"认真"二字。在艰苦的学徒生涯中,他悉心学习老一辈厨师传统的烹调技艺,练就
文章作法自不同 十年论争缘意气:论明末时文大家艾南英与复
作者:曾肖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南英    陈子龙  张溥  复古 
描述:谬、论辩。论争的持久与激烈,多半由于艾南英的意气与坚持。双方关系错综复杂,相互纠葛。
•宗派•性格―艾南英陈子龙之战再检讨
作者:冯小禄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宗派  性格  论战  好辩  literary  society  literary  sect  personality  argumentativeness 
描述:•宗派•性格―艾南英陈子龙之战再检讨
刘绍唐、唐德刚先生追思纪念:白马诗人唐德刚教授
作者:浦丽琳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唐、唐德刚先生追思纪念:白马诗人唐德刚教授
香岛中学董事长、《赤溪侨刊》顾问吴炳昌先生病逝
作者:暂无 来源:赤溪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香岛中学董事长、《赤溪侨刊》顾问吴炳昌先生病逝
牡丹亭:从“至情”到“青春”:一部昆曲经典的建构、重构
作者:宋俊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青春  青春  建构  建构  重构  重构  解读  解读 
描述:的大旗;而昆曲情结、文化复兴的使命感与文化遗产与文化经济的时代潮流相呼应,则使白先勇用青春来感召观众。在经典热的今天,梳理《牡丹亭》经典的建构、重构与解读的过程,反思文人如何用自己的理念来塑造经典,不仅对于审思当下的经典热具有借鉴意义的,而且对于揭示我国戏剧发展中的文人化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昆曲《牡丹亭》传统与青舂之比较研究
作者:李砚  来源:乐府新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主腔  主腔  变化形态  变化形态  青春  青春 
描述: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文以昆曲<牡丹亭
牡丹亭:从“至情”到“青春”:一部昆曲经典的建构、重构
作者:宋俊华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至情  青春  建构  重构  解读 
描述:的大旗;而昆曲情结、文化复兴的使命感与文化遗产与文化经济的时代潮流相呼应,则使白先勇用青春来感召观众。在经典热的今天,梳理《牡丹亭》经典的建构、重构与解读的过程,反思文人如何用自己的理念来塑造经典,不仅对于审思当下的经典热具有借鉴意义的,而且对于揭示我国戏剧发展中的文人化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