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81)
图书(121)
学位论文(82)
会议论文(44)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27)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3(74)
2011(95)
2010(77)
2008(91)
2007(89)
2004(41)
1989(36)
1980(10)
1960(11)
1936(11)
按来源分组
湖南政报(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作文升级(1)
乡镇论坛(1)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周礼》的人口与就业思想“兼谈《周礼》尚法治
作者:李运元  来源:财经科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影响  春秋战国  儒家经典  管仲  地理环境  齐国  春秋时期  周礼  王城  手工业 
描述:周礼》是一部披着儒家经典外衣、偶杂阴阳迷信之说、而实际崇尚法治的思想史性质的著作。作者和成书时间,众说纷纭,就本书主要思想看,其作者或为受管仲思想影响的齐国法家学者,成书时间或在春秋战国之际。
从齐礼、夷礼与周礼之别看周原甲骨属性
作者:王晖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原甲骨文  齐礼  夷礼  周礼  宗法制 
描述:春秋时洹子孟姜壶铭中齐景公为田文子举办国丧礼,完全是因姻亲关系而为其女公公举行的。这与周原甲骨刻辞中周文王为岳丈帝乙、外公文丁建立宗庙并在其中祭祀殷先王的现象是一致的。西周时期姬姓国家中祭舅礼的淡化,是因周人宗法制完善后弱化母族母系地位势力而导致的现象。
周礼•天府》考论―兼驳“天府”为档案馆库说
作者:赵彦昌  来源:档案学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府  档案  周礼  馆库  职官 
描述:长期以来,中国档案学界对西周王朝保存档案的处所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普遍认为“天府”,为西周存放档案的档案馆库,其实“天府”乃是掌管西周档案馆库―宗庙的职官。
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
作者:李欣霖 任彬彬 赵晓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古代城乡规划  周礼  自然观  整体观  天人关系  礼制观 
描述:借鉴.
浅论耶稣的“天国”与孔子的“周礼盛世”
作者:孙群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耶稣  天国    孔子  周礼   
描述:题他们都期望找到问题的症结并给予解决,他们的思想超越时空并有一定程度的交汇,而且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周礼》祭祀系统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作者:林素英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祭祀系统  原始社会  三代文化  月令  思想史意义 
描述:的重要历程。本文依据考古资料,说明《周礼》之祭祀系统乃上承原始社会之祭祀活动而来,主要透过天神、地示(祇)以及人鬼三系并立之祭祀系统以展现其意义,再透过《周礼》祭祀系统与《月令》之结合发展,深究岁时礼俗
周礼规矩:朔迷离的西周王陵
作者:李自智  来源:收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陵  西周  周礼  商周时期  文献记载  陵墓  汉代 
描述:年了。加上文献记载语焉不详,且多歧义。凡此种种,使得西周王陵显得扑朔迷离,不知所终。由此而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想。
周礼》理财思想二题
作者:彭林  来源: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富国思想  周礼  国民经济  山泽  官府  春秋战国时期  富国强兵  国家控制  赋税  经济实力 
描述:来有两大类: 第一类主先富民、再富国,只有人民富了,国家才会富。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民?”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说法。为了达到富民的目的,
从《周礼》看西周时期的城市建设制度
作者:文超祥  来源:规划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建设制度  西周时期  城市建设  周礼  城市规划  考工记  职责  诗经  组织建设  研究者 
描述:视了将此部分内容与该书的其他内容相互参证。实际上,除《考工记》外,《周礼》中还有不少关于城市建设制度的规定。如果对《周礼》进行全面的研究,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可以推测出西周时期城市规划制定
周礼》的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
作者:赵光贤 彭林  来源:文献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成书年代  阴阳五行  主体思想  吕氏春秋  中医五行  思想体系  秦汉之际  理财思想  西周 
描述:一、《周礼》成书年代研究的方法问题《周礼》真伪及其成书年代问题,是学术史上的一大悬案。自刘歆指为周公之典以后,信之者固多,疑之者更是代有其人,或以为西周之制,或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或以为作于秦汉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