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益区专业协会帮助农民闯市场
-
作者:赵军平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益区专业协会帮助农民闯市场
-
王益区抗旱保苗服务农民零距离
-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焦永兴 喜顺 刘强 通讯员 王辉
2月12日下午,天寒地冻,哈气成霜。 王益区干部早早就走出机关,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抗旱一线,指导群众投入到抗旱保苗战役中。目前,已有2.9万亩干涸的耕地喝上了“甘露”,1.4万名农村缺水困难群众不再为饮水发愁。 虽然去冬以来该地已有两次少量降雪过程,但
-
王益区家电下乡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
作者:魏伟 杨杰 杜宏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魏伟 通讯员 杨杰 杜宏)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五星村村民颜志刚家最近添置了一台崭新的冰箱。提起这个“大件”,颜志刚一脸的兴奋。“我听村里人说,农民买家电国家给‘报销’13
-
王益区多措并举鼓起农民钱袋子
-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喜顺 通讯员 海燕)近年来,铜川市王益区紧紧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个核心,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拓宽增收渠道,农村发生较大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壮大强势产业,扩大经营性收入。该区积极扶持发展山地苹果和反季节水果,大力发展苹果、桃、柿子、花椒等特色产业,全力推进栽植规模化,
-
王益区百余党员干部投身农民增收主战场
-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王永锋 通讯员 王 晶 周 旭)王益区王家河镇冯家河村34岁的鄢武,过去住在交通不便、吃水困难的山坡上,家里种了3亩苹果,一年收入也就五六千元。区人社局党员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后,帮他落实了移民搬迁政策,搬进了新房,且为他家建起了养鸡大棚,每月光鸡蛋收入就七八千元。这是该区落实“为民服务
-
王益区创业培训班帮助返乡农民得实惠
-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喜顺 通讯员 王辉)“回乡后真得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的免费创业培训,给我‘指点迷津’,解除了我创业的后顾之忧……”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刘师傅提起政府为他们开办的创业培训班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受金融危机影响,像刘师傅一样在沿海打工的劳动者纷纷返乡寻找新的出路,部分人员有创业意向,
-
王益区“三夏”服务跟着农民走
-
作者:赵军平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三夏”大忙时节,王益区各级积极行动起来,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身边。$$ 伴随着公路村村通的实施,黄堡镇山干村三组的道路上,今年第一次出现联合收割机往来驰骋的景象,这让农民范军善
-
铜川王益农民唱响“四季沐歌”
-
作者:暂无 来源:西北信息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春节假期,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文明塬村村民董富恩听了一个新名词,在外工作的外甥回家说,现在外面都在倡导低碳经济。在董富恩的眼中,经济就是钱,好理解,低碳是什么?外甥向他解释了半天,总算让他明白了:低碳就是降低碳排放,简单地说,就是少烧煤、少用电。这样一说,董富恩环视了一下自己的农家小院,原来,他一
-
王益区文明办帮扶农民促增收
-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陈娜、通讯员杨瑞嘉报道:“文化广场让俺们老家伙越来越有精气神,幸福院建设让空巢老人生活有着落,党的政策就是好。”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圪堵村82多岁的任增和这样告诉记者。
圪堵村以前是一个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三不通”小村子,群众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王
-
王益区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董唯韦、通讯员王晶报道:近年来,王益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抓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建设了一批特色园区基地,培植了一批潜力大、带动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如今,该区已形成粮、畜、果、菜协调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