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23)
报纸(685)
学位论文(97)
图书(34)
会议论文(1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62)
地方文献 (151)
非遗保护 (13)
地方风物 (11)
才乡教育 (10)
宗教集要 (7)
文化溯源 (2)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407)
2013(127)
2011(203)
2010(203)
2008(125)
2007(118)
2006(90)
1994(33)
1991(27)
1986(33)
按来源分组
文艺报(12)
诗刊(1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4)
物理(2)
三明学院学报(2)
大河报(2)
诗林(1)
旅游(1)
文艺报(周二版)(1)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作者:单英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  王安石  咏梅诗  诗歌意象  理想人格  形象  自然景物  象征  故乡 
描述:梅花在中国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傲霜斗寒,凛然怒放于雪虐风冽,百花衰谢,寒凝大地之际;它冰肌玉骨,横斜疏瘦,国色天香,韵胜格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的形象比比皆是,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厚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例说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作者:汪永亮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  策略  表现手法  陶渊明  题目  背景  王安石  咏物诗  步骤 
描述:诗题是我们进行诗歌鉴赏
城市:上帝全新的杰作:徐芳诗歌近作《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
作者:葛红兵  来源:星星(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文明的感伤乡愁以及这种乡愁的自我美化,乡土被描述成充盈、慷慨、生机、梦想、拯救之地;相比较而言,都市文化一直是他者,悲伤的乡愁使都市他者化,常常,它被建构和表述为匮乏、糜烂、退化,失禁的汇集地.
诗歌的芬芳:读徐芳的诗集《上海:带蓝色光的土地》
作者:张闳  来源:星星(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上海写诗",这句短语是一个矛盾修辞.长期以来,这座城市仿佛就是柏拉图笔下"理想国"的实现,总是致力于把跟诗相关的事物排斥在外.极度膨胀的城市,使一切都变得需要精打细算,以维持快速增长所必须的利润,物质挤满了城市空间,精神和情感如同城市绿地一样急剧萎缩.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
作者:赵超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气象  自然气象  物感说  物感说  审美意境  审美意境 
描述:物感说"中的混沌一体,到唐宋时期"兴感说"中的条分缕析,可洞悉这种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主动运用自然气象的意境营造功能,形成了不少凝结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审美意境,如"对床夜雨"、"寒夜听雨"等。
晨:一团火精神的践行者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社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的画面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吴晨,现年66岁,居住在北里社区,2001年退休后,他成了一名党员志愿
扎根山区无怨无悔——记曲江中学吴
作者:暂无 来源:韶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养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 吴养,曲江中学政治科组长,人称阿炳老师。1990年6月从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到曲江的乡镇基层中学从事政治课教学工作,当时条件很艰苦,但他毫无怨言
收藏一个系马石□吴
作者:暂无 来源:镇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天上午,我驻足在一大块空地旁边,看几个孩子放风筝。艳阳高照,风不大。风筝升上去没有多高就摇摇摆摆落下,孩子们喊叫着忙成一团。 风筝掉到瓦砾堆上,一个男孩敏捷地跑上去拣,他脚一滑,推下一些破碎的灰砖,我突然看到一块似曾相识的石头,仔细看去是一个系马石。想起来了,这里不远的地方曾有一片院落,许多
好心的哥有新房了热心市民为吴川租房
作者:暂无 来源:鲁中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全媒体记者 伊巍 报道 晨报淄博11月8日讯 “这个朴实的的哥让我们感动,他还钱的行为让我们敬佩……”近日,吴川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感动了许多市民。11月8日,淄博金丝鸭蛋董事长付志伟来到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吴清等辞去福建省人大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吴清等辞去福建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