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21)
学位论文(524)
报纸(141)
图书(125)
会议论文(5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94)
地方文献 (161)
地方风物 (121)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8)
红色文化 (14)
文化溯源 (12)
宗教集要 (12)
按年份分组
2014(183)
2013(136)
2012(181)
2011(172)
2010(160)
2009(133)
1999(66)
1995(37)
1989(32)
1981(12)
按来源分组
当代文坛(10)
美术观察(9)
芒种(4)
诗选刊(3)
渤海学刊(3)
中国油画(2)
科教文汇(中旬刊)(1)
花城(1)
译林(1)
瞭望(1)
论文艺社会学中的社区文学与艺术
作者:司马云杰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区文学  农村社区  文艺社会学  乡土文学  作家  社区生活  作品  社会文化环境  刘绍棠  沈从文 
描述:等等。所谓社区文艺就是指反映特定社区生活的文学和艺术。 首先,社区文艺描写的对象是特定的社区生活。如老舍写北京社区,赵树里写山西社区,孙犁写冀中社区,刘绍棠写京东社区等等。其作品的题材、人物、故事
论写作者的自我塑造
作者:周剑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者  自我塑造  人才成长  自我完善  自我解剖  作品  刘绍棠  认识  作家  内省 
描述:重要性;从而揭示了写作人才成长与成功的一大奥秘。
与邓友梅谈老舍
作者:傅光明  来源:纵横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老舍先生  作家  丁玲  《正红旗下》  《茶馆》  文联  刘绍棠  作品  政治热情 
描述: “老舍是相当平民化的” 傅光明(以下简称傅):您能否谈谈您与老舍先生是如何认识的?他最初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邓友梅(以下简称邓):我和老舍先生认识是1950年的十一二月份,大概我是他从美国回来
王英琦,你似乎不对
作者:阎晶明  来源:文学自由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王朔小说  痞子文学  作家  价值观  文学态度  作品  文学观念  为文之法  吹捧之风 
描述:王英琦,你似乎不对阎晶明有关王朔的话说得实在太多太多,从俗的角度讲,王朔的知名度因此大增。作家、理论家、影视圈的各色人等,都好象绕不开王朔这个话题,有时也不排除自己引火烧身,招致痛骂。近读《文学自由
石韫玉而山辉——刘绍棠的成功之路
作者:栾保俊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197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社会主义  作家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文学创作  作品  中篇小说  大众文学  长篇小说  北运河 
描述:石韫玉而山辉———刘绍棠的成功之路栾保俊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从13岁(1949年)发表处女作,到目前的40多年时间里,出版、发表了12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
美玉也需精工琢--《豆蔻梢头》编辑手记
作者:李映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梢头  王安石  创作态度  美玉  精工  作品  人物关系  作家  责任编辑  大戏 
描述: 当我读完《豆蔻梢头》的最后一个标点,已是月上中天,然而却毫无困倦之意,就如同喝了一杯甜美浓烈的咖啡,令我兴奋不已。倒在床上,不禁生出一些感想来;一部作品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家严肃认真
《啼笑因缘》三题
作者:袁连英 甘久生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三题  长篇小说  张恨水  电视剧  电视台  观众  作家  作品  沈凤喜 
描述:著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拍成电视剧后,各地电视台争相播映,反响很大。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与作者、作品有关的问题。下面的几则趣谈,也许能回答观众的问题。
哲理与文学交融,宏观和微观统一——关于杨炳忠的文学评论
作者:吴毅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  作品  文学评论  邓小平文艺思想  文艺评论家  壮族文学  作家  蓝怀昌  广西  当代文学研究 
描述:研究,他的每一项成果,每一次收获,都是在十分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应了人们熟谙的两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和“一分耕耘,一分收
避文如仇
作者:胡漠察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居易  周亮工  文章  不足  作家  心理  接触  作品  例子 
描述: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卷一云:“李赞皇与白傅不协,终身不肯见其词翰,恐一见便为回心。”这真是一件趣事。这位李赞皇因为与白居易不和,所以不愿读他的文章,依以人衡文之例揣之,本不足异,不过这李赞皇倒是有些特别,他知道
独创与局限——刘绍棠创作道路得失刍议
作者:赖瑞云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创作道路  乡土文学  作品  表现手法  反映现实  四十年代  作家  孙犁  中国古典小说 
描述:似中重演。当近几年文坛出现了某种热衷于外国表现手法乃至民族虚无主义的热烘空气时,刘绍棠《蒲柳人家》式的大量运河篇章,也着实给人们别样清新的气息。然而,人们总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