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0)
报纸(73)
图书(6)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10)
地方文献 (26)
红色文化 (12)
宗教集要 (7)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40)
2013(11)
2004(8)
2001(6)
1999(10)
1998(5)
1995(5)
1993(7)
1987(7)
1980(4)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5)
文学评论(4)
甘肃社会科学(1)
中国图书评论(1)
投资与合作(1)
东方艺术(1)
京九晚报(1)
深圳周刊(1)
新华月报(1)
吴中学刊(社会科学版)(1)
钱钟小说里的几个故典
作者:王培军  来源:书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钟  小说  汪辟疆  陈三立  散原  围城  王安石  李商隐  元遗山  无资格 
描述:平日偶有所见,
论金石派的理论与风格特色
作者:谢建华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石  风格特色  清末民初  艺术教育  高等学校  专门人才  书法创作  辛亥革命  李瑞清  金石学  书法史  近现代  碑学 
描述:金石派”。金石派与清代“碑学”的关系清代“碑学”究其本源应为“北朝碑版楷法”。清乾隆、嘉庆年间出土的大量金石故物拓本,使得我国金石学不仅在古代文字书体的整理、考释和分类上成绩斐然,而且随着研究
来信往13年:《如是我说》之二十三
作者:刘绍棠  来源:民主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研究  阴阳两界  来信  物归原主  刘绍棠  历史学家  大学时代  文化宫  劳动人民  燕京大学 
描述:踪?来信往13年,我和郭先生却从未见过一面。我保存着她写给我的几十封信,在我有生之年,仍能经常给我感染和熏陶。13年前,亡友李培浩的追悼会后,收到培浩的老同事郭蕊先生的来信。郭先生在培浩生前,借阅
贪官李纪周:我的悔罪(节选)
作者:暂无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贪官李纪周:我的悔罪(节选)
“国学”那些、那些人、那些事 经学浅释(六)
作者:陈安  来源:商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陆王学派  陆九渊  国学  阳明学  浙东学派  明代  王守仁  南宋  代表 
描述:陆王学派陆王学派是宋明理学的又一重要流派,其创始人是南宋陆九渊,杰出代表是明代王守仁(王阳明),因此得名陆王学派。陆王学派的核心是唯我。朱熹主张先格物再至知,陆九渊则认为格物和至知是并行不悖的。王阳明则在陆九渊的基
《周礼》所见判三种形式探微
作者:李军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傅别  质剂  书契 
描述:是盛行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文书。成书于战国,反映周代制度的《周礼》一书中就有不少关于判的记载。《周礼》中所见判可分为:傅别、质剂和书契三种形式,它们应用于不同事务之中
陈彭年嗜如命
作者:吕鸿群 张新华  来源: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再点火  二二三  二二六  八仙  冬藏 
描述:陈彭年嗜如命
王安石佚《礼记发明》辑考
作者:潘斌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礼记》  《礼记》  《礼记发明》  《礼记发明》 
描述: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然而,由于北宋末年的党派之争,以及后世的毁誉之论,王安石的著作散佚颇多。今按辑佚一般原则,依据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元吴澄的《礼记纂言
黄永年先生与谢国桢先生的
作者:曹旅宁  来源:读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谢国桢  三联书店  《山海经》  查慎行  重版    刻本 
描述:安阳谢国桢先生《江浙访书记》一书,三联书店二十几年前印行,书店不见踪迹久矣。近日竟获重版,遂购读一册。书中有两条与先师黄永年先生有关:一是《礼堂》跋二卷、《忆》六卷条:余向藏有焦里堂手校项刻本
古代の技术 东と西
作者:下間頼一 緒方正則  来源:机械技术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Zhou  Li  Kao  Gong  Ji 
描述:n the East,"De Architectura 10 volumes(建筑论十卷)"by Vitruvius in the East,and some representative bibliographies are discussed. Furthermore,ancient arithmetic bibliographies in the East and West are mentioned and compared.Through the windows of ancient bibliographies,history of ancient technology in the East and West are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