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2)
报纸(117)
图书(57)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2)
地方风物 (11)
地方文献 (11)
才乡教育 (7)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119)
2013(15)
2012(25)
2009(19)
2007(16)
2003(8)
1994(13)
1984(5)
1980(4)
1979(3)
按来源分组
其它(56)
中华书局(5)
巴蜀书社(3)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
法音(1)
文学教育(1)
人文杂志(1)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收藏.拍卖(1)
福建艺术(1)
名相杂 穿凿好异——论《尚书新义》的特点与命运
作者:陈良中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尚书新义》  特点  穿凿 
描述:王安石的《尚书新义》是羽翼其变法之作,独行科场60余年,在训诂义理上有不少创获。但王氏解经穿凿好异,又杂刑名之学,当时学者以经学为媒介与王氏新学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尚书新义》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反对的强大力量而退出了思想阵地。
东周秦汉时期的惧心理及其对丧葬习俗的影响
作者:萧安富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周秦汉  丧葬习俗  士大夫  防盗措施  《周礼  先秦时期  刑罚体系  汉文帝  《汉书·刑法志》  吕思勉 
描述:先秦时期是我国刑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上大夫”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是当时法律的一个显著特点。荀子云:“由士以上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必以法数制之。”①不上大夫,是因为春秋以前,社会教育属于官学
奇特的"焚如"之:《资治通鉴》所涉《易》文辑谈之一
作者:铮甫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易》  《通鉴》  戊己校尉  匈奴  《周易》  王莽  《汉书》  《汉书·刑法志》  爻辞 
描述:奇特的“焚如”之──《资治通鉴》所涉《易》文辑谈之一铮甫《通鉴》记事:记叙王莽在连续"扰乱匈奴",与之构乱,屯兵匈奴边境,实行战争威胁、凌辱分化等行动以后,于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接受了匈奴新
六年磨一剑——评鲁嵩岳《〈慎宪〉点评》
作者:张家国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衍义补》  审判委员会  《周易》  嵩岳  《文献通考》  王安石    古籍整理  《四库全书》 
描述:六年磨一剑——评鲁嵩岳《〈慎宪〉点评》
礼不下庶人,不上大夫说
作者:锺肇鹏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奴隶制社会  庶人  奴隶主贵族  士大夫  礼制  孔子  奴隶社会  周代  周礼  解释 
描述:里“大夫”与“庶人”对举,显然是两个不同的阶级,“礼”与“”对举,当然也是阶级的“礼”。
减轻处罚中的法定刑应是"法定最低
作者:李新慧 李青慧  来源:人民检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减轻处罚  法定刑  法定最低  刑法修正案  犯罪分子  最高人民法院  刑罚制度  处罚制度 
描述:制度
“成,将以攻”应是“成将以攻
作者:杨栋 殷宝田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本句由于把"成"字读出。与上句形成承接复句。就只能
明儒学的中心课题
作者:杜维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儒学  道德实践  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  陆象山  刘宗周  王阳明  主观主义  儒家  道德理想 
描述:明儒学的中心课题[美]杜维明明儒学,如果根据日本岛田虔次先生的提法,可以说是东亚文明的体现。也就是说明儒学的兴起,如果从中国的儒学的发展来看,是儒学第二期的发展。第一期是先秦两汉,经过了魏晋
《孝经》学论考
作者:罗圣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孝经》  谶纬  注疏  司马光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孝經》學史的研究,本文探討由漢至《孝經》學史的發展。漢初因其政治與制度上的理由,《孝經》恢復先秦顯學的地位,影響往後的禮制與政治;佐以讖緯的興起,《孝經》與《孝經》讖緯的衍生說法,更是深植於民間風
论熙宁变法和辽划界
作者:郭洪敏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熙宁变法  辽划界  王安石 
描述:被后世王朝所接受,被正史所认可。直到近代,才有人为王安石变法平反,如:清人蔡上翔,近代的梁启超等,都从感性的角度为王安石作了一番争辩。但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辽划界”与“熙宁变法”的关系;在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