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03)
学位论文(522)
图书(118)
报纸(117)
会议论文(5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08)
地方风物 (118)
地方文献 (114)
非遗保护 (33)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1)
宗教集要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1)
2013(103)
2012(139)
2010(171)
2009(107)
2008(101)
2007(96)
2005(71)
2002(45)
2001(40)
按来源分组
人民音乐出版社(8)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4)
外语与外语教学(3)
天津人民出版社(2)
齐鲁书社(2)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包头日报(1)
科技鑫报(1)
政法论坛(1)
王烈教授哮咳证治规范研究
作者:冯晓纯 孙丽平 原晓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王烈教授哮咳证治规范研究
美国黄松引种区气候分析及生长评价研究
作者:张明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引种  美国黄松  生长评价  气候因子 
描述:子(包括最热月均温。平均海拔;年降雨量;极端最高气温;年均风速)重要。湿度因子也是重要的权重因子。在植物引种驯化过程中,低温因子可能会成为美国黄松引种的限制因子。如果高温再加上干旱也将成为美国黄松引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 美国黄松年均树高生长量与最热月均温,极端最高温度,年日照时数,年蒸发量,平均海拔等气候因子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均温,最冷月均温,降雨量,极端最低温度,无霜期,≥10℃年积温,年均风速,相对湿度%和气候综合指标呈负相关关系。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的两个气候因子(年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与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进行空间分析。美国黄松年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降雨量相对较小(400mm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70%之间的范围内,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可达0.35m以上。 美国黄松...
郑玄《周礼注》词义训释研究
作者:焦美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郑玄  《周礼注》  词义训释 
描述:成就。以往的学者对郑 玄注关注颇多,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研究《周礼注》,其中不乏对 其词义的关注,而对词义训释的研究并不深入。 本文将郑玄《周礼注》所释词义分为固定义和临时义,并按照词训、 语训
吴炳与《粲花斋五种曲》研究
作者:陈淑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粲花斋五种曲》  思想价值  创作特色 
描述:全面地介绍吴炳的生平、创作及其“情学”思想。生在明朝末年的吴炳命运多舛,一生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以二十四岁为分界线。二十四岁之前是求学成家之时(1595-1619),二十五岁至五十四岁是艰难为官阶段(1620-1648)。关于他晚年的死节问题,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投降说,一种是忠节说。根据各种材料记载,大部分人认为吴炳是个忠君爱国的有志之士。另外,吴炳提出了“情邮说”,在艺术上主张继承汤显祖的“至情论”,以汤显祖为师。同时他还赞同沈璟在韵律方面的主张,他的戏要求通俗协律。在集两家之长的基础上,吴炳的剧作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第二章介绍文本《粲花斋五种曲》的“情学”思想价值,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入手,分别分析了其中才情兼备的才女形象和情真如痴的男性形象,这是吴炳“情邮”理论主张的具体表现。敢于追求爱情的才女——车静芳、沈婉娥,“怀才不遇”的女词人——乔小青,藐视权贵的侠气丫环——贾紫萧,这些女子在吴炳的笔下都活了起来,她们身上突出了“才”和“情”的特点,体现了明代末期要求个性解放与婚姻自主的时代特征,但是又各具特色。女性是这样,男性亦如是。情真如痴的男性形象身上倾注着吴炳无限的“情”,同样是情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却完全不同,一个是“痴”,一个是“狂”,但无一不是吴炳诉说真情的载体。这五部剧作通过男女形象都渗透了吴炳对真情的热情讴歌和赞扬,“真情”是构成其情学思想的基本内核,也是其思想精华所在。第三章重点论述《粲花斋五种曲》的创作艺术特色,吴炳别出心裁的构思艺术让人印象深刻。细密谨严的文思,精致巧妙的结构,推陈出新的场面,都让人感受到吴炳创作时的别出心裁。雅俗共赏的曲辞,惟妙惟肖的情态,幽默诙谐的宾白,这些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让吴炳的作品更有魅力。而独具匠心的喜剧艺术更能体现吴炳高超的创作艺术。
周亮工《读画录》及其画事研究
作者:郭奕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读画录》  画评 
描述:为鉴藏家、画评家的周亮工的完整形象,并总结出周亮工的画评特点与审美倾向。
虞集《姚天福神道碑》及其书法研究
作者:柴秀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代  虞集  奎章阁  书法史观  艺术风格 
描述:思潮,力推魏晋古法的一名重要书家。其清劲雅正的书法风格突出于元中期书坛,是元中期奎章阁书家的重要代表。后人称其书“篆、隶得汉人笔意,行、楷直抵晋唐”,“古隶为当代第一”。然世人对《姚天福神道碑》及虞集都知之甚少,本论文欲对《姚天福神道碑》的文献价值,及其书者虞集的师承交游、书法史观和书法风格等进行探讨,以期填补元代书法史的一些空白。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姚天福神道碑》碑文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从历史上、文学上和书法上三方面来分析《姚天福神道碑》的文献价值;第三部分,对虞集的家世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格修养进行介绍;第四部分,论述虞集的师承交游和书法史观。虞集在奎章阁的活动以及其与奎章阁成员的交游也是其书法成就的组成部分。虞集师法王羲之,同时取法虞世南、柳公权、欧阳询等,始终“惟古为师”,复归魏晋古法。其书法史观散见于其对各书家的评述上;第五部分,主要从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四方面对其书法风格进行评价。其篆书端庄质朴、隶书方劲古拙、楷书清劲雅正、行书遒劲飘逸。最后一部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地塞米松治疗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研究
作者:申翔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动物模型  气道内支架  地塞米松  气管  内支架 
描述:,操作容易,支架置入率和取出率较高,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率87.5%,此方法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第二部分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治疗作用的观察研究目的:目前气管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司马光政治哲学研究
作者:尹佳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马光  政治哲学  儒家  《资治通鉴》  王安石 
描述:。在司马光去世后的一千年里,对他的政治思想的评价出现许多争论。现在我们重新评价其政治立场,梳理其政治哲学,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需要,同时也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司马光是在天人关系的宏大背景下,审视人的存在状态以及人性和人的终极追求等问题的。他综合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提出“性善恶混”的观点,将人的现实性和理想性统一起来。他还提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观,在人生理想上追求圣贤境界,把圣人看作是主导社会和历史的决定力量。司马光认为人对群居生活的需要是社会存在的前提,国家乃是伦理和权力的双重产物。国与家是一种同构的关系,对家庭伦理的重视构成了司马光思想的一个特点,他编撰的家范和家礼著作对中国传统社会后期产生了重大影响。司马光认为君、臣、民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制约和平衡关系,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君主是政治的核心,臣属协助君主实施统治。他肯定了人民的作用,对经济活动和物质生活予以高度重视。司马光重视治道,在君主制下探讨治国方略。礼治是根本,维护礼制的威严是君主的要务。德治和礼治互为表里,统治者要有德,才能教化百姓,淳化风俗。他还主张健全法制,认为法制是辅助性、补充性的。司马光反对因循守旧,在熙宁以前就已经形成了对旧体制进行改革的想法。但他不赞成激烈的变法,而是主张渐进式的因革损益,在肯定宋初体制的前提下进行除弊的工作。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政治分歧,不是两条根本路线之间的对立,而是儒家阵营内部关于改什么和如何改的争论。司马光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进行了全面总结,《资治通鉴》提供了一个被后世广泛学习和借鉴的政治文本。司马光在君主制的框架内寻求治国之道,将传统政治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他并没有完全解决其固有缺陷,只是做了某些调适修补的工作。
肖洛霍夫的写景对刘绍棠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冬梅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景物意象  功能  表情内涵  写景技巧 
描述:本文主要从景物意象的写人或叙事功能、景物整体意象的表情内涵、景物描写技巧三个方面探讨了肖洛霍夫的写景对刘绍棠的影响。景物意象对表达人物心情,突出作品主题或显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起着重要作用。刘绍棠在写景技巧上,自由接纳了各种艺术表现方式与各类写作表现手法。
礼乐传统: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
作者:长北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艺术  传统文化  礼乐传统  孔子  孟子  《礼记*乐记》  《周礼*考工记》 
描述:统进行改造和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