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李清照《词论》批评晏、欧、苏三家的理解
-
作者:胡学琦 来源: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词论》 晏殊 欧阳修 苏轼 文学批评
-
描述:本文分析了晏殊、欧阳修、苏轼三人不程度不等的“以诗为词”现象,论证李清照《词论》中“皆句读不葺之诗耳”是对晏、欧、苏三人的批评,从而否定有的研究者认为清照此语仅是对苏轼一人的批评的结论。
-
临风想望 不能忘情:读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
作者:熊盛元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 读后感 文学评论
-
描述: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
跋韩魏公与欧阳文忠公帖
-
作者:朱熹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关系密切 朱熹 南宋理学 王安石 正相反 文学家 政治家 心平气和 公安
-
描述:跋韩魏公与欧阳文忠公帖
-
从对春秋意象的偏爱看晏欧词风差异
-
作者:张幼良 来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风格 春意象 秋意象
-
描述:晏殊词与欧阳修词虽然总的看来词风相似,但实际上同中有异。两人在词中对秋意象和春意象分别有着不同的偏好,从这种不同的偏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词风的差异。首先,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具悲凉意蕴;其次,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多文士气质;再次,晏殊词偏于老年感慨,欧阳修词更具少年心态。
-
浅碧深红各不同:小议晏欧恋情词的差异
-
作者:王婧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恋情词
-
描述:晏殊、欧阳修承袭花间写情的传统,但又以真挚的感情注入其中,使其从酒筵佐欢的伶人艳曲变为抒情写意的文人情词。两人在性格个性和生平经历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恋情词呈现出浅碧深红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
-
从《欧阳文忠公杂书》看欧阳修的书法观
-
作者:杜春侠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书法观 苏舜钦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王安石 金石学 乐之 文康 书写 苏轼
-
描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同时,他又是一个书法家、金石学家和书法理论家。
-
《醉翁琴趣外篇》的真伪与欧词的历史定位
-
作者:王水照 来源:词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篇 柳永 晏殊 精英文化 士大夫 历史定位 望江南 范仲淹 今本 作品
-
描述: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
-
评课,重点应是评学
-
作者:暂无 来源:铜都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评课,重点应是评学
-
评张人和《集评校注西厢记》
-
作者:蒋星煜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金圣叹 校注 清刊本 李卓吾 王世贞 明刊本 汤显祖 版本 真实性
-
描述:外,有的还
-
临川方言中的几个特殊量词
-
作者:方琴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量词 量词 临川方言 临川方言 称量 称量
-
描述:临川方言的词汇自成独特的系统,它既有对古汉语的保留,又有对其他方言的积极吸收。通过对“间、厝、堆、头、封、到、餐”几个特殊量词用例的分析,不仅揭示了临川方言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方言的某种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