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圣”的最后一幕
-
作者:马布衣 郑辛遥 来源:上海支部生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深呼吸 汤显祖 纪念馆 主人
-
描述:赴浙江遂昌,奔青山绿水而去。随主人一路走仙霞岭、南尖岩、神龙岩……无垠苍翠催你深呼吸,“大氧吧”名不虚传哩。入夜回城,被引入一座紧凑的古宅——噢,明代“戏圣”汤显祖在此当过五年县令,开笔《牡丹亭
-
明代后期新学美育思想研究
-
作者:邵艳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后期 新学美育思想 李贽 袁宏道 汤显祖
-
描述:。总之,经过新学的改造,晚明美育已经不再是传统德教的附庸,而成为实现快乐人生、趣味人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论文的第二部分具体详尽地分析和阐释了晚明新学美育思想的内涵和特征。其中以思想界的李贽、戏曲界的汤显祖和文
-
明代戏曲理论中的“情理观”研究
-
作者:聂海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戏曲理论 情理观 王学 李贽 汤显祖
-
描述:明代戏曲理论中的“情理观”研究
-
梦境中的“死亡精神”与“生命意识”——斯特林堡“梦剧”系列
-
作者:徐海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斯特林堡 梦剧艺术 汤显祖 临川四梦
-
描述:东方意识,等。 进一步考察了受这种特定主题制约和调节的形式因素,解析了二者的关系,力图阐明梦剧艺术的特质和其中蕴含的人性反思,大略涵盖梦幻与现实,梦的荒谬表象与理性内核,以及梦景意象的寓意与哲理化的戏剧结构。 由于直接参考资料的匮乏,本文个性化的思考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某些通行的批评精神,借鉴了常见的理论方法,如精神分析学说,原型说和神话批评,结构主义原则,女权主义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悲剧论,具有存在主义气息的死本能概念及荒谬感,等等,加之院校派文学概论所提供的批评模式,其中也不乏马克思社会学批评和历史批评的基本语汇。
-
沈璟传奇艺术形式研究
-
作者:余治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璟 传奇 艺术形式 汤显祖 表演
-
描述:横断面,进行全局性的个案考察,并把它与汤显祖传奇(主要是《牡丹亭》)放在同一历史平面进行探讨,从文学剧本和舞台表演两个方...
-
明代《牡丹亭》批评与改编之研究
-
作者:陈慧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改编
-
描述:改編者根據特定目的加以改編;而初興盛的評點也加入了討論的陣容,與諸評論家、改編者等共同匯聚形成《牡丹亭》的研究熱潮。《牡丹亭》引發的迴響廣泛且多元,其中最具研究意義的應屬批評(包括曲論、評點等)與改編,本論文即以此為主軸,透過分析、闡釋與劇作之實際比較,將研究焦點放在明代,探討明代《牡丹亭》批評與改編之內在意義與價值。本論文除了緒論與結論外,共分五章加以探討:
第一章:明代戲曲品評、序跋、筆記中之《牡丹亭》批評。此類批評主要關注重點落在《牡丹亭》敘事層面的探討以及戲曲音律的討論上。在敘事層面,曲評家們考索劇作本事來源、指出故事情節的奇特性,並致力於《牡丹亭》情觀的發揚。此外,引發明代曲評家最多批評的就是《牡丹亭》的音律,他們以為湯顯祖未能瞭解吳中音律,因此律拗韻雜,登之於場上難免拗嗓之弊。整體而言,明代戲曲品評、序跋、筆記等批評文字中對《牡丹亭》音律的高度關注,正反映出在晚明崑腔聲勢日益壯大的時代氛圍中,曲壇對於音律的重視以及以崑腔為正聲的要求標準;而對於《牡丹亭》敘事層面的探討雖已及於題材、主旨語言等問題的討論,但是其缺點是在情節結構與人物塑造方面之評論仍少,未能周全。
第二章:明代《牡丹亭》評點中呈現之批評觀。其關注重點主要在三方面,一是關於《牡丹亭》「情觀」的詮釋,指出劇中人物情深、情痴、情正的特質,探討《牡丹亭》複雜而深邃的「情至」主題;二是關於《牡丹亭》情節結構的分析,提醒讀者注意劇中梅、柳意象貫串全劇、緊密聯繫情節線索的功能,以及「針線」、「埋伏」、「照應」等結構概念;三是人物塑造方面的批評,強調《牡丹亭》劇中人物的個性化描寫與人物性格中包涵的複雜特質。基本上,明代《牡丹亭》評點因受形式影響,仍停留在敘事文學的論述範疇,對於與戲劇本質相關的問題如排場設計、關目設置之冷熱穿插等問題並未充分討論。
第三章:明代《牡丹亭》改編本之改編特色與得失。明代《牡丹亭》純粹改編本目前確實可知的有沈璟的《同夢記》與徐日曦《碩園刪定牡丹亭》,傳說中的「呂家改本」是否曾經存在則尚有疑義。沈璟改本以音律整飭為其修改目標;徐日曦《碩園刪定牡丹亭》對於原作文辭則幾乎沒有更動,只是單純地刪削齣目、調整情節次序,俾使劇作「縮長為短」,使冗長的劇作刪減為較適合演出的演出本。此外,明代已經出現的折子戲演出方式,也是改編形式的一種,在《牡丹亭》選齣中,改編現象較明顯的是《醉怡情》中收錄之散齣,此書所收四個《牡丹亭》散齣之所有改編作為均以情節集中、減少用曲數及加強舞臺效果為目標,強烈突顯戲曲之場上特質。
第四章:明代《牡丹亭》改評本之一:臧懋循《還魂記》之改編與批評。其關注點主要有二點,一是音律,其改編之音律標準雖然極大部分與沈璟《南曲全譜》相合,但是也有部分採用當時的時調新曲與南曲戲文的曲律習慣,表現出以當時吳中曲唱實際狀況為依歸的靈活態度;二是情節結構,臧懋循認為原作頭緒太多,情節之主題表現受到干擾,改編時須更動原作枝蔓鬆懈之處,他並且強調埋伏照應與情節合理性的重要,在批語中多次評論原作組織嚴密與否的問題。整體而言,臧懋循之改編與批評多以舞臺演出實際為考量。
第五章:明代《牡丹亭》改評本之二:馮夢龍《風流夢》之改編與批評。馮夢龍改評本不僅大刀闊斧刪改情節與曲文、調整劇本結構,並且多處以自己新作之曲文置換原作,使得劇作面目與原作有極大的不同。在音律方面,馮夢龍對戲曲音律重視的程度,比起臧懋循來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情節結構方面,馮夢龍與臧懋循同樣要求劇作須前後照應、針線細密、減頭緒、講求情節的合理性,故馮夢龍改本針對原作劇本的缺陷大幅度整編,使結構更合理簡練、更適於場上。馮夢龍的貢獻是充分認識戲曲作品的場上本質,將演出作為創作之最終目的,因此,在批語中可以看到其對於演出的提示,也可以看到有關場景的處理、服裝、佈景、砌末等方面的說明,可以說已經觸及了導演學的範疇。
在全面研究明代《牡丹亭》批評與改編之內涵意義與成就後,發現若將其研究成果置於戲曲理論發展史中審視,也具有特殊意義。綜觀明代《牡丹亭》相關之研究,不論是理論的批評或具體的改編,其內含之戲曲觀念從整體上看卻朝向同一個趨向發展,即更全面性地認識戲曲之藝術構成要素,認識戲曲本質特徵,其主要表現則為注重戲曲搬演的舞臺特徵與強調戲曲文學的敘事性。
明代有關《牡丹亭》之批評與改編,讓《牡丹亭》之藝術成就更為世人所了解,也為《牡丹亭》「經典」地位的建立貢獻了力量。今日《牡丹亭》的研究正蔚為風氣,承續著明代以來的討論熱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歷史的眼光來看,許多課題的研究在明代開創,延續到清代、現代,有些仍然難以有一致的共識,有些則已獲得了解決,而明代《牡丹亭》的批評與改編,正是對於這部經典的研究的開端。
-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梦”重论杜丽娘
-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人性 封建专制
-
描述:通过以"梦"为重要手段塑造的杜丽娘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
-
畅游瓦屋山
-
作者:彭姝 来源:小学生创新作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瓦屋山 汤显祖 李白 吟诵 诗句
-
描述: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你学习例文(文略)围绕中心的写法,写一篇参观或游览记,题目自定。"瓦屋如云春作花……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记得小时候,爸爸常常自豪地向我吟诵汤显祖、李白等大文
-
杜丽娘心态探析
-
作者:汤春华 来源: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艺心理学 人物形象塑造 心理描写 汤显祖 《牡丹亭》
-
描述: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不仅由于作品反映了她至深至切地追求自由爱情的行动,更是由于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青年女子的苦闷的内心世界。杜丽娘为情而生、为情而死
-
临川一梦 千古绝唱——《牡丹亭》:传统戏曲的现代回归
-
作者:龚孝雄 来源:今日上海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汤显祖 审美 上海昆剧团
-
描述:临川一梦 千古绝唱——《牡丹亭》:传统戏曲的现代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