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30)
报纸(450)
会议论文(28)
学位论文(19)
图书(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59)
地方文献 (115)
地方风物 (21)
宗教集要 (15)
才乡教育 (12)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77)
2011(110)
2009(71)
2007(66)
2006(47)
2005(33)
2003(38)
1999(45)
1995(28)
1956(2)
按来源分组
中医杂志(10)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5)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3)
家庭中医药(3)
中医研究(2)
医药保健杂志(1)
长寿(1)
养生月刊(1)
广东中医(1)
《涵芬楼文》之“作家修养论”探析
作者:兰培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文  作家修养论 
描述:吴曾祺的《涵芬楼文》是近代一部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在此,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探究吴氏“作家修养论”之精髓与独创之处。
儒法斗争和劳动人民革命斗争的关系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劳动人民  法家思想  农民起义  儒家思想  奴隶制  儒法  奴隶主贵族  封建制度  王安石变法 
描述:历史上人民群众革命斗争与儒法斗争的关系,是当前儒法斗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阐明它们之同的关系,对于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现将这篇文章发表,谨供读者研究参考。
从《抚州招仙观记》王安石对医德医术的推崇
作者:陈荣 徐春娟 芦琴  来源: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抚州招仙观记  王安石  医德医风 
描述:高的江西籍文人。王安石的出名在于他的政绩和诗文成就。鲜为人知的是,他与中医学也有不解之缘[1]。王安石在《答曾子固书》中提及:“诸子百家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杜甫的遣兴诗
作者:熊七芳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杜甫  "遣兴"诗  "遣兴"诗  内容  内容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描述:然天成.通过以上方面的解读,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高尚的仁爱思想和高超的作诗技巧.
《涵芬楼文》之"作家修养论"探析
作者:兰培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文  作家修养论 
描述:吴曾祺的<涵芬楼文>是近代一部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在此,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探究吴氏"作家修养论"之精髓与独创之处.
从晏殊的诗歌创作晏殊的诗学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诗学思想  诗学思想  影响  影响 
描述:金玉锦绣,推崇清丽闲雅的诗风。这是对昆派诗论的发展。他注重诗句字词的锤炼与语言的表现力,对后代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粟·周风·周礼:岐山嫂子面
作者:傅功振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岐山嫂子面  周粟  周风  周礼  亲情文化  和文化 
描述:礼仪中的亲情文化与"和文化".
山庄夜话:与欧阳中石三夕
作者:卞毓方  来源:红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询  金岳霖  季羡林  冯玉祥  济南  周礼全  书法家  小学  大春  眼睛 
描述:锦心绣口,妙语如珠2010年元月23日,笔者偕杨清汀作济南之行。欧阳先生晚一天到,从24日开始,在济南舜耕山庄,笔者和他作了连续三晚的长谈。欧阳先生具有语言天才,他不愧是戏剧大家,讲的话,录下来,就是一篇生动的范本。譬如,笔者问:"您去过哪些国家?"
试议《涵芬楼文》“恃乎笔力”的修辞论
作者:兰培 胡宇慧  来源: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修辞  修饰  雅洁  新变 
描述:本文分别从辞贵修饰、辞贵雅洁、辞贵新变三个方面,对近代文论家吴曾祺的"修辞论"加以阐释,剖析其以"达意"为目的,以修饰、雅洁和新变为基本原则和要求的理论精髓。
清代“诗佛”吴嵩粱诗学观摭
作者:李华 徐国华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吴嵩梁  诗话 
描述:吴嵩梁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昊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